您的位置:首页 > 兖州区 >
项目基于全区统一的人社业务、标准、规范、流程和数据体系,通过综合柜员制“一窗受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采用“综合柜员-网上综合柜员-帮办代办员”三“员”联动,实现全区公共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在协同化服务平台上业务联动和数据联通。“我们依托网上综合柜员,打造县区、镇街、社区三级纵向集中统一、横向集约整合、纵横对接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全层级、全业务、全流程、全环节的一体化联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社系统协同化运行。”近日,兖州区居民通过各大信息平台收到了兖州人社“网上综合柜员”上线通知,这标志着兖州区人社局基于综合柜员制改革,建立的集综合柜员、网上综合柜员和帮办代办员为一体的协同化服务平台取得突破性成果。
利用全区77个农商银行农金员代理服务点,辅导社保缴费人利用微信、支付宝或者手机银行缴费。设置开放式“税务广场”,配备沙发、无线网络、简式茶吧、电子图书等设施,营造温馨愉快缴费环境,满足缴费人等候休息需求。济宁市兖州区税务局坚持人社、医保、商业银行等多部门精诚共治,打造多元社保服务模式,社保缴费、政策咨询、权益查询等全业务域服务,各类缴费群体可9分钟内就近办理社保业务,受到群众欢迎。
“我们依托服务大厅综合柜员、网上综合柜员和帮办代办员,建立服务联动机制,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只上一次网、只找一个人就能完成社保缴纳。兖州区人社局编制了《2021年度最新社保缴费攻略》,通过网上综合柜员点对点发送16000多条次,累计在线解答社保费缴纳咨询980余人次。今年1月份,兖州区人社局在“一窗受理”的基础上,突出“人社服务管家”的角色定位,组建了“网上综合柜员”中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集成化程度,办事群众通过微信扫码,网上咨询、网上办理人社业务,真正解决了以往推行网办过程中,遇到的办事群众“不能用、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的普遍性历史难题。
”办税员张霞感慨道。“9分钟便民办税服务圈”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便利化、智能化办税服务,配备人脸识别系统、智能云办税终端、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等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不用叫号、即来即办、即办即走。“以前我们乡镇企业财务人员每个月要跑三四次实体办税厅,每次都得半天的时间。
在完善人社业务经办数字化的基础上,将服务大厅、网上综合柜员、网上客服中心、移动客户端和自助终端融合起来,搭建“智慧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在现有新开办企业社会保险登记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兖州区人社局优化工作流程和业务功能,加强数据联通共享,畅通工商、人社、税务和医保“数据链”,实现了企业开户与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同步完成,企业无需再到现场提交材料或补充信息,实现了人社业务由“手动办”变为“自动办”。兖州区人社局以“企业最省事、群众最满意”为目标,在“网上综合柜员”试运行的基础上,突出“人社淘宝客服”角色定位,优化“网上综合柜员”工作模式,做老百姓掌上的“人社管家”,老百姓随时随地快速办理人社业务,实现了“不进人社门,快办人社事”。
截止8月中旬,在网上综合柜员办理平台上,办事企业和群众“加好友”数量已达7800,企业覆盖率高达95%。企业在政务服务平台办理企业登记后,通过网上综合柜员随时随地与社保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一对一、点对点沟通,依托“智慧人社”云平台,实现企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智能网办”。密织“一张网”,实现企业社保经办业务“不见面办”。
紧盯业务智能化、服务自助化、办事移动化,把服务大厅、网上综合柜员、网上客服中心、移动客户端和自助终端结合起来,推进事项向移动端、自助端延伸,提供多端受理、随处可办的“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政务服务,今年二季度,群众通过数字化平台自行办理“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业务量分别为85件和312件。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根据“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事项业务模式需求,在确保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以提高办事群众便利度为导向,调整办理方式,优化业务流程,综合运用预约服务、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数据共享、材料互认等方式,为办事群众“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腿”,业务办理平均用时由原来的8.2个工作日降低为现在的0.5个工作日,确保了“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高效推进。针对省市下发的“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清单,兖州区人社局不断增加政务服务事项通办深度,结合实际,聚焦改善民生、惠企利企领域,逐一明确业务模式、推进路径和完成时限,已梳理出“全省通办”事项27项和“跨省通办”事项16项,做到每一项清单事项办理责任到人、到事和到天。
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机制,加强岗位值守和防御排险应急处置。”兖州交警大队民警说,他们采取视频巡查和路面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区域开展多频次隐患排查,将台风对道路交通的影响降至最低。“我们对重点路段、桥梁、立交桥、易堵和易积水道路的巡查密度,科学设置警示提示标志,加强交通指挥疏导,维护通行秩序。
济宁市公安局兖州分局坚持“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工作”,将“红色党建”融进“藏蓝警营”,给党员干部注入“红色基因”,铸牢忠诚警魂,激发公安民警的“蓝色动力”,党建软实力有效转化为公安战斗力,开创了党建与公安业务双促双赢的新局面。
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整合优势资源、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政企协同、产业协同、企企协同作用,激发农机企业竞相发展活力,推动全区农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兖州农机产业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1956年国务院批准在兖州设立中匈友谊拖拉机站,为兖州农机产业发展注入了红色基因。为深化拓展“两新”组织党建“红色引擎”行动,形成“红链引领、党企融合、互促共赢”的发展新优势,区委“两新”组织工委、工业园区综合党委牵头组建“红色农机”产业链党建联盟,将“红色堡垒”建在农机装备产业链上,区直部门单位联建服务,骨干农机企业联动发展。
21路公交车以红色为主色调,车体用“中国红”涂装,充分利用车身、灯箱片、宣传板、拉手环、顶棚等部位,分别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全方位宣传展示,旨在呈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面,让乘客在“红色流动课堂”中学党史、受熏陶。兖州公交公司以“红色公交、献礼百年”为主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精心打造了党建主题公园、党史文化长廊、21路红色公交宣传线路等别具特色的党建文化。公司发展的每一步都由党组织集体研究决策,一名名共产党员冲在发展第一线,一个个共产党员先锋岗、一面面优秀党员流动红旗,展示着兖州公交公司“红色精神”的传承。
用好用活区乡村“好青年”联盟,召开“乡村振兴·青春建功”暨乡村“好青年”春风政策座谈会,区乡村“好青年”联盟分别与兖州农商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30余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好青年”协调发放贷款600余万元,解决乡村“好青年”创业融资需求。协助金融挂职副镇长对接各镇街创业乡村“好青年”,配合做好乡村“好青年”项目培育等相关工作,鼓励农村创业类乡村“好青年”参与各级创新创业比赛。第十一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方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获得者吴庆谦、山东省乡村“好青年”袁鲁泰等典型模范带动,吸引更多有志农村青年加入乡村“好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积极建设者。
一个平台,助力实事办实创新志愿服务形式,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细落小落实。目前,街道志愿服务队伍已经由原来的260人壮大到430人。一张小小的卡片,架起了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连心桥。
今年以来,诉讼服务中心速裁团队共接待来访群众4300余人,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169起,办理普通民商事案件1207件,平均办案用时6.24天,受到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好评。目前,兖州法院11个党支部共设有党员先锋岗16个,分布在立案、审判、执行等服务一线。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兖州法院审判执行质效持续攀升,结案率达80.18%,位居全省法院第20位,平均办案用时34.25天,位居全省法院第25位。
为保障国卫复审工作的开展,菜市社区组成多个责任组,在辖区内积极开展各项卫生整治活动,浓厚国卫复审氛围,打造卫生、文明的辖区新面貌。在社区网格员和工作人员共同宣传下,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参与到国卫复审迎查活动中来,为社区迎检工作贡献力量。社区工作人员联合辖区红色物业在夜间开展下水井盖专项冲刷作业,路面清理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今麦郎二期高速方便面项目经理张波介绍,今麦郎(兖州)公司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投资28亿元建设“北方食品小镇”,其中挂面项目建设10条75吨日挂面生产线,形成国内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冲介绍,该区农业生产正在从追求粮食连续增产向提高粮食产能、粮食品质上转变,通过优质种子繁育和强筋小麦品种改良,全区30万亩耕地建立了15万亩种子繁育基地和15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良种繁育产业、粮食加工产业齐头发展,壮大了粮食产业链,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产得出,供得上。近年来,兖州区招引了一批以小麦为主的粮食加工项目,并促成企业与本地农户、合作社签订粮食订单。
兖州公交公司4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鲜活的改革开放史,一部“红色精神”的传承史,一部落实党的政策的惠民史。21路公交车以红色为主色调,融入党旗、党徽、党史等元素进行设计,车体用“中国红”涂装,充分利用车身、灯箱片、宣传板、拉手环、顶棚等部位,分别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全方位宣传展示,旨在呈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面,让乘客在“红色流动课堂”中学党史、受熏陶,让市民一上车就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百年党史,沉浸到浓厚的红色氛围中。据公交公司副总经理朱宁介绍,每一批新入职的员工都要到这里参观学习,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培养了员工“爱党爱国、爱岗敬业”“听党话、跟党走”的精神情操。
近日,兖州区积极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在做好抽检工作的同时,兖州区对果园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簿填写以及合格证推广等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切实把食品质量安全措施贯穿到了食用林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此次林产品抽样采集工作包括金银花、春雪桃、水蜜桃、葡萄、油桃126、中桃7号、桑葚等10个品种,共涉及3个乡镇(办事处)的8个行政村,对8个监测点开展果品抽样采集,完成了13个批次样品采集。
兖州区统计局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加强党章、党规、党纪学习,讲好“思想政治课”,坚定理想信念。此外,该局定期邀请优秀老师授课,组织干部“走出去”学习锻炼,讲好“现场教学课”,让统计干部开阔眼界,为更好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统计干部素质,兖州区统计局建立“四课联讲”机制,全力实现统计干部队伍素质专业化。
同时,为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兖州依托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将全区划分为930个网格,建立了660个网格党支部,以专兼职网格员为基础,组建“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网格辅助力量”网格队伍,活跃在城乡一线。此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兖州坚持在每月5日、15日、25日,由全区1297名机关干部组成的287个“民情书记”团队,深入基层走村入户,通过与村“两委”干部碰头会、村民代表恳谈交流、深入田间地头等形式,把群众反映的问题交给百姓商讨,让百姓拥有更多主动权、话语权,使民生工程变为民心工程。南关社区的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已经完成了,莲花、新兴、兴隆3家社区幸福食堂建成使用了,少陵、长安等9个社区安装了充电桩,全区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群众坐车更方便了,白衣堂等19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即将启动……记者昨日获悉,今年以来,兖州区坚持把服务群众,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畅通为民服务新机制,有效助推城乡居住环境持续优化,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