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今天周末,我们抽空来看看您,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您就说……”7月6日,兖州区鼓楼街道息马地社区志愿者王大尉一行三人,敲开了社区独居老人张仁宗家的门,热情地打着招呼。“大尉,你们来得正好,我家卫生间的灯不亮了,麻烦帮我看看。”老人一边开门,一边高兴地与他们拉起了家常,亲热得像一家人。
一张卡片,连通暖心服务
“学习党史,贵在力行。我们把‘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积极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我们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由1名社区工作人员与2至3名志愿者结成志愿服务小组,每个小组再以‘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与服务对象结成帮扶对子,定期敲门服务。”鼓楼街道党工委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方便联系,街道制作了“爱心来敲门”联系卡,上面登记了志愿者及服务对象的姓名、电话,还明确了“聊一次天、整理一次家务、宣讲一次政策”等“十个一活动”。当老人、孩子有需要或者出现意外和突发情况时,可以随时拨打电话联系志愿者,让志愿服务更及时、更贴心。一张小小的卡片,架起了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连心桥。
一面旗帜,引领全民参与
鼓楼街道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借助“蒲公英夜堂”“五讲六进·百姓宣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在宣讲百年党史的同时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以身边的优秀志愿者和先进模范为榜样,辐射带动社区居民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此外,街道还整合“红蚂蚁”社工团、“红心公益”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力量,组建党群志愿服务联盟,积极打造党群志愿服务共同体,实现“爱心来敲门”志愿服务品牌的带动效应。目前,街道志愿服务队伍已经由原来的260人壮大到430人。这些队员中既有优秀党员干部,也有社区热心人,他们在党旗的引领下,像蒲公英一样聚集在一起,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和能力特长,在社区开展“爱心来敲门”、扶贫帮困、纠纷调解、文明劝导、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将自己的点滴爱心汇聚成为民服务的强大暖流,成为营造美丽家园、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个平台,助力实事办实
创新志愿服务形式,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落细落小落实。鼓楼街道依托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端信云平台,实现了居民通过手机APP“点单”预约服务,大大方便了居民群众,拓宽了服务范围。现在,每天都有群众通过“点单”预约“爱心来敲门”、党史宣讲、家电维修、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实现了志愿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服务内容也不仅仅停留在聊天说话、收拾家务上,而是敲开家门的同时,递上征求民情民意的“幸福问卷”,并分类梳理群众需求,定向开展志愿服务。目前,志愿者已收集并解决群众“微心愿”100多个,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化。
“爱心来敲门”是鼓楼街道倾心打造的爱老助幼志愿服务品牌,23个社区的志愿者定期敲开辖区孤寡、独居老人和困难儿童的家门,为他们提供聊天读报、扫地做饭等爱心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街道用党史为志愿服务“赋能”,进一步激发社区志愿者和党员干部的热情,通过敲门问需、上门办事,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精、走细,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冒热气”“聚人气”。今年以来,已开展活动400多次,为200余位老人及40多名困难儿童送去了精神关怀和党的温暖,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通讯员 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