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济宁城事 >
33个在建项目倒排工期,卡紧节点,加快能泰水处理、水洁环保、兴企建材、水发环境、格瑞水务等强链项目建设进度,年底前具备试生产条件。联合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组推动项目手续加快办理,力争水发达丰绿色智能铸造共享经济产业园、天河科技矿山重型施工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海中环保工业固废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等9个项目早开工、早建设。19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海螺水泥、济宁中联营收突破10亿元,3家企业迈入骨干企业方阵,海龙建筑、国屹新型建材等突破1亿元,13家企业进入高成长企业方阵,能泰水处理等5家企业升规纳统,40家攀登企业实现营收83.4亿元,同比增长18.4%。
引导促成圣阳电源、天安华力、益大新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科泰阳、中科富能、新风光电子在光伏发电、储能等方面加强产业链配套,形成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撑点。以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制造为核心,重点培育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装备、发电装备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形成从材料制备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产业体系。7月19日上午,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济宁市新能源专班服务的46家企业共实施项目45个,包括技改项目22个、新上项目6个、对外合作项目2个、科技研发项目9个、数字化改造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80.28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0.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