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西红柿红了 村里人富了
2022-02-21 08:45:05 来源:掌上济宁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2月18日,记者来到任城区长沟镇三韩大棚西红柿基地,进入村民韩元争的大棚,一股暖流迎面扑来,一颗颗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韩元争笑着告诉记者:“今年引种的酸甜果西红柿是目前市场热销的高档果,批发价每斤15元,供不应求,我种了两个棚,纯收入能达10万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长沟镇三韩村已发展成了鲁西南最大的集种植、批发一体的大棚西红柿基地,年产值达1亿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市场认知度逐年提高,前景广阔,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品称号认证。

2012年,长沟镇积极争取1200万元的万亩农田综合开发项目,以三韩大棚基地为中心展开,改造林网、路网、电网、水网,实现了沟相通、路相连、井站配套,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三韩大棚基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长沟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韩村、中韩村、北韩村成立了三韩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建设大棚土地是基础,三韩村“两委”配合开发公司登门入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给农户算对比账,做通了农户的工作,在大棚基地西南,成功流转土地120亩。建设大棚资金是关键,该镇积极争取到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300余万元。同时,设立了专门账户,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大棚框架全部采用镀锌无缝钢管,美观耐用,墙体采用筑土堆砌,保温良好,造价降低。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21个高标准日光大棚拔地而起。大棚建好后怎样让它产出最大效益,又是一个新课题,该镇立足长远,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先进的管理模式,积累经验,发挥排头兵的示范作用,引领广大种植户,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西红柿的品质,走高档果蔬的路子,提高附加值,增加村集体收入,让农户获得最大效益。(记者 董绍进 通讯员 袁进 梁春峰)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