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万德龙)“多亏了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队,村里变化大得我都快认不出来啦!”提起鱼台县张黄镇卞李村的变化,经常在外务工的村民卞学平竖起大拇指。
一眼望去,一条宽阔柏油路直通村头,村内2.7公里街道小巷全部硬化,道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路灯两侧悬挂着火红的灯笼,一座2700平方米的产业园拔地而起……
吃在村,住在村,驻村工作队成了自家人
说起张黄镇卞李村的变化,还要从山东省联社第一书记工作队进驻的那一天说起。2019年4月,驻村伊始,队员们积极走访群众、倾听心声,与党员座谈、商量解决对策,一个来月的时间征集了100多条民情民意。“吃在村,住在村,就是村里的人,就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工作队员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要想富,先修路。通过前期走访,工作队员们了解到村民对道路、路灯、文化广场等有很大需要,为了给村民们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他们积极协调、努力争取省财政厅、省联社资金200万元,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于当年11月完成了村内2.7公里街道小巷的硬化工作,村民出行方便了、心情也舒畅了。
要想致富,就得发展致富产业。发展产业的前提是建立坚强党支部、抓好领头羊。工作队通过与村党支部成员谈心谈话,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组织村干部和群众到金乡、泗水参观学习,激起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还培养充实后备人才。
这里永远都是他们的家,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
如何让村民增产增收,成为当时山东省联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亟待解决的难题。无意间看到电视节目中播出的土地流转,省联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们有了新思路,决定要通过“村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土地”的方式,带领村民走向富足新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第一书记”与村干部多方联系、考察,最终与鱼台县丰谷米业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卞李村100余亩土地流转给了企业,村民们不仅每亩地可以收到1200元的租金,而且通过打工还有一部分额外的收入。“我和老伴年龄都大了,孩子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5亩多地没办法打理,幸亏‘第一书记’帮着把耕地流转了,现在一个月收入1000多块,孙子也有时间照看了。”卞李村村民李秀英说。
驻村虽然画上了句号,但卞李村村民们告诉记者:“两年来,‘第一书记’为村里所做的好事、实事,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不管什么时候,卞李村永远都是他们的家,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