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苏茜茜 通讯员 吕瑞峰)“近期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明显增加,以往一整年只有少数几例,如今,元旦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捐献4例。”昨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2021年12月24日至2022年1月19日,27天里我市共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4例,这是我市自2004年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工作启动以来,最集中的一次,创捐献新高。
春节前夕,市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组成慰问组,走访慰问了元旦前后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捐献者李超、王杰、陈传龙和刘路,详细了解他们捐献后生活、工作和身心状况,感谢他们挺身而出、无私奉献挽救白血病患者的高尚行为,并送去了慰问品和新春的祝福。
李超是兖州区餐饮个体创业者,平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连续多年无偿献血,献血量达3600毫升。虽然他年龄不大,却经历坎坷,他曾经带着重病的哥哥四处奔波、艰难求医,更能体会患者和家人的痛苦。他说:“我原来是做社会办学管理工作的,打心眼里喜欢孩子。得知需要我捐献干细胞去救一名4岁的孩子时,内心非常激动,像救自己的孩子一样义无反顾。”李超的父母一开始对捐献干细胞还有所疑虑,了解详情后纷纷对孩子的义举表示赞赏。
王杰是济宁高新区技工学校的一名老师,捐献后第二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她说:“我父母常年无偿献血,受父母影响,我在献血时留下干细胞血样,没想到那么幸运能救人一命,这是我应该做的!”
陈传龙是鲁泰控股集团的员工,父亲早逝,接到捐献通知时正值妻子二胎待产,他曾犹豫过彷徨过,但想到父亲患病时单位和社会的关爱,他下定决心:“不要让爱沉默,捐!一定要捐!”捐献期间,陈传龙亲手编织了一个平安符,传递对远方白血病患者的美好祝福。
刘路是泗水县柘沟镇初级中学教师,1月19日完成捐献。去济南捐献前一天,他仍忙着准备学生考试的事。在刘路看来,自己有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感觉生命因奉献而更有价值。“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以德为先,今后我要身体力行,现身说法,呼吁更多年轻人奉献爱心。”刘路说。
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是无私奉献挽救生命的高尚行为。据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4年以来,全市共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55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山东省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济宁人民的乐善好施,受到广泛好评。孔孟之乡扶危济困、博爱奉献的文化底蕴,必将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中来。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