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坐同桌 银发课堂学知识
【新春走基层】为幸福晚年加点儿料
2022-02-07 08:55:10 来源:掌上济宁

掌上济宁讯(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谢劼 冯程程“现在来认识一下‘鱼台县老砦镇许楼村’这几个字,这是咱们的家一定要记牢……”2月3日晚6时,老砦镇许楼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灯火通明,一群戴着老花镜的爷爷奶奶正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地学习。许楼村的首届“传帮带”文化补习班正在开课。

讲老人关心的事儿 内容都很实用

第一堂课,38位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把实践站坐了个满满当当。据许楼村村书记王邦学介绍,因老年人文化的缺失,被骗的现象时有发生,村里决定教他们学点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返乡大学生主动承担起“课堂”小老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教爷爷奶奶认字,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52岁的徐春莲阿姨,在识字班里是最年轻的一位学生。幼时为了照顾弟弟、妹妹,自己一年学都没有上过,心里特别遗憾。“因为不识字,不敢做公交车,去银行存钱、取钱,去医院挂号,更是一桩难事,这次来补习班,算是圆了她50多年来的识字梦。五点半我就到这里了,领到了笔记本和一支笔。”徐春莲阿姨想着至少要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要会认路……

课堂上,授课老师王之轩以“我的家”为主题,将“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老砦镇许楼村”写在了黑板上,让老人们自认家门。教的都是一些和老人相关的事,老人们的学习热情很高,跟着老师认认真真学起来。

村书记当班主任 “传帮带”精神代代传

据老砦镇小红帽志愿服务队队长刘怀明介绍,为了办好这个识字班,年前就开始组织报名,在了解爷爷奶奶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后,把上课内容分成“我的家、汽车站”“我的一天”“逛超市、去银行”“智能手机”“垃圾分类”等。从大年初三到元宵节前夕每天晚上准时开课,由返乡大学生担任老师,村书记当班主任。

“爷爷奶奶学得很认真,虽然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但是她们从不抱怨。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闫馨说。

“时代有呼唤,青年有担当。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村级事务中,让更多的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知识,把‘传帮带’的精神继续继承下去,举办更多的培训班。”许楼村党支部书记王邦学说。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