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甘薯育苗忙 不误好春光
2022-02-06 08:57:23 来源:东方圣城网

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孙逊 通讯员 魏玉季)人勤春来早。2月4日,大年初四,早上刚过8点,汶上县次邱镇高庄村济宁金藤薯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藤薯业”)的甘薯育苗基地,已经热闹起来。农民三三两两、说说笑笑来打工。

春风轻拂,阳光普照。金藤薯业的育苗基地里,一块牌子很是醒目——汶上县产业扶贫项目标示牌。“脱贫攻坚是个艰巨任务,金藤薯业有担当。”次邱镇党委书记郭秋菊说。

郭书记介绍,2016年,金藤薯业的甘薯种植产业被列为镇产业扶贫项目,到现在,已连续5年每年拿出4万元为100户贫困户分红。段庄村、高庄村、朱庄村3个扶贫重点村的50户贫困户,更是通过金藤薯业的种苗帮扶、技术帮扶等措施,实现人均年增收3000元。

年育两亿株甘薯苗村民每天有活干

金藤薯业拥有各类育苗棚近600座,种植面积2600余亩,年育苗3亿多株。20多年前,次邱镇高庄村村民刘文学和妻子辞掉工作,回村包地种甘薯并创办金藤薯业。现在,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甘薯种苗研发、育苗、收储、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企业。

“过年好!”育苗基地内,刘文学一边热情地和务工乡亲们打招呼,一边给大伙儿安排活计。“今天咱剪普薯32,全部换防伪新捆绳。”刘文学介绍,苗子是河南和新疆的订单,催得紧,500万株,这几天就得准备好。

“过年这几天,咱的工钱每捆涨成两块钱,中午照常管饭。另外,每人每天再发一箱蜜薯。”刘文学的话音刚落,村民们叫起好来。记者了解到,平常工钱是1把1.2元。

“政府提倡不串门,闲在家里没事儿,不如过来剪剪苗,一天下来也能赚个百儿八十的。”高庄村村民张桂枝剪着甘薯苗笑着说。

“有活儿干,有钱赚,这样过年,心里更踏实。”在一旁捆扎苗子的67岁的贾连英老人插了话,“育苗基地常年有活儿干,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人也能把钱赚。”

“农忙时,基地一天需要用工三四百人,平常也需要七八十人,只要愿意干,乡亲们尽管来。”刘文学指着成排的育苗棚笑着说。

成立甘薯研究院薯苗质量有保障

大过年的都不歇,金藤薯业的薯苗为啥这么火?

高质量的种苗是作物丰产丰收的第一道保障。“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栽培过程中很容易受SPVD(新型复合病毒)等感染,而且一旦被侵染就很难去除,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刘文学说,“种苗经过脱毒后,亩产量可比普通苗提高1000多斤,增产幅度能达到20%。”

这几年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金藤薯业主动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获得不少优质种薯苗的培育扩繁机会。“现在咱基地有30多个甘薯品种,市面上有的咱有,市面上没有的,咱这儿也有!”刘文学笑着说。

2020年,在当地政府扶持下,金藤薯业出资2000万元,成立了金藤薯业研究院,建起了自己的甘薯脱毒组培实验室,聘请了12名业内顶尖专家,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

“有了这个实验室,公司种薯种苗的质量将从源头得到保障,实现脱毒种苗规模化生产,让我们有更足的底气向种植户承诺:咱的种薯种苗请放心种。”刘文学说着拿出一个本子——《2022年预售薯苗记录》,上面详细登记着客户的订苗信息,有本乡本土的,更多的则是外地客商。“六成薯苗走订单,咱的薯苗不愁卖。”

“金藤薯业每年都举办行业交流会、育苗培训会,正是有了这种龙头企业的行业引领传帮带,才有了我们汶上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汶上县农业农村局三级主任科员张红霞说,“这几年,汶上甘薯产业发展迅猛,已初步形成甘薯育苗、仓储物流、甘薯种植、精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条。”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