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记者 王艳茹)1月25日,济宁高新区管委会召开2021年度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过去一年来该区城乡建设、社会民生、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造大交通格局 显现现代化新城形象
2021年,济宁高新区全面聚焦蓼河新城建设,牢牢把握道路桥梁、园林绿化、公用事业、河湖水系、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聚力建设一流东部生态科技新城。三大交通动脉全速推进,济微高速公路接庄互通连接线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海川路北跨正加快推进转体及铁路以北引桥路基施工,菱花路南延下穿新兖铁路方案已审核通过,城市框架加快拓展。集中打通康平路、康健路、安应路等10条断头路,新增道路里程7.5公里,星光桥、祥济路桥、泰山路桥、海川路桥、鸿广路桥5座桥梁顺利通车,城市路网体系更加完善。
实施“增花添彩”三年行动,建成开放鹿鸣公园、幸福里等12个“口袋公园”,分级提升宁安大道、群英路等重要路口绿化景观,高标准完成新世纪广场音乐喷泉升级改造,新增及提升绿化面积95.7万平方米,建成区内绿化面积达到158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0.8%,绿化覆盖率达4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鸿雁湖建成开园,十里湖一期开放,“十里水乡”获评省级水利风景区,蓼河获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水系绿化样板,如意湖杨家河公园湿地段完成建设,鸿广渠、一支渠、二支渠、幸福河完成引水渠建设,泗河提水泵站已具备提水条件,一支渠与南水北调管网接通,碧水绕城的秀美画卷在高新大地渐次展开。
精准化推进项目落地 招商引资亮点纷呈
2021年,济宁高新区坚持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发展,紧盯重点招商项目,精准化推进项目落地,创新招引模式、积极跟进项目签约,高质高效招大引强,形成产业聚集高地。
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三个亮点:开放格局不断扩大。全区“十强”产业到位内资预计7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预计4.4亿美元,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50亿元,总量均居全市第1位。产业项目持续落地。今年新签约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额超30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过亿元以上“十强产业”项目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50亿元项目2个,500强项目7个。重大项目进展顺利。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项目已完成立项、纳统等手续,开始启动试生产;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项目临时展厅已完成装修;山推大马力推土机产业化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海富电子移动智能终端电子盖板生产项目、智能数字移动终端LCM液晶模块研发生产项目、闽商智能产业园等10亿元以上项目均已落地开工。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济宁高新区全年承办全国社区精细化治理等2个现场会,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等国家级名片7个,国家级创新案例1个,山东省婴幼儿照护示范点等省级名片11个。
2021年,洸河中学小学部、宁安小学等4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高效推进,其中洸河中学小学部已完成主体封顶,湖滨小学已进入内部装修,均超计划完成年度任务;科苑幼儿园等11所新建公办幼儿园基本完成。全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500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4200个。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已实现每街道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已达到省定标准要求。
为扎实做好“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增强教育教学质量,济宁高新区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了教育良好生态。同时,提升学校课后服务供给品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学校坚持公益导向,学生自愿参加、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与家长自愿购买相结合的方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另外,济宁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完成低保提标任务,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七连增。各项救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共计2390余万元,惠及5400余人。投入低保金1019万元,对2100名城乡低保对象进行兜底保障救助。投入保障和救助资金1371万元,对3300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实施特困人员供养和社会救助。全区新建和既有小区养老设施配件率达到100%,现有养老机构4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处,基本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康体娱乐、长短期托养等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创新项目问诊机制 高效实施双百工程
2021年以来,济宁高新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产业集聚等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实施助企攀登活动,53家重点企业纳入“攀登计划”,累计解决企业诉求79件,落实用地370亩、人才1250人、融资15.26亿元。优质企业培育多点开花,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山东省瞪羚企业达到15家,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3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
此外,实施了总投资1381亿元,涵盖产业、城建、民生、乡村振兴、科创平台等领域共计206个项目的“双百工程”。济宁高新区创新项目“问诊”机制,利用高新区挂图作战指挥平台、微信、手机App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全区试行现场连线工作机制,对发现卡点、堵点的项目现场直接连线相关部门,并将项目情况以图片、视频的方式推送给各部门,各责任部门对问题现场认领,并明确问题解决时限。
强化创新谷引领 激发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济宁高新区聚焦服务“231”产业集群发展,持续强化创新谷引领作用,充分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科技支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家,总数达到185家,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第一位。成功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单位”,获批中国科协“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基地。
截至目前,全区建有各类创新平台300余家(其中国家级59家,省级129家),2021年,新增创新平台16家,落地产学研项目36个,引进合作高校院所11家,居全市第一位;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中,3家孵化器被评为优秀(全市共3家),在省级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评选中,3家孵化器上榜(全市共4家),在市级绩效评价中,4家孵化器获得优秀(全市仅7家),获市级奖补资金90万元。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