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加强我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有保证,市应急局于2021年12月22日印发了《济宁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
据介绍,《规划》旨在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规划》提出了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加强应急物资统筹管理;二是实行分级分类储备;三是建立健全分级响应协同保障机制;四是加强规范制度建设;五是建立持续改进完善机制。
(二)加强物资储备库基础建设。一是提升综合仓储设施建设布局;二是加强专业仓储设施建设布局。
(三)加强生活保障类物资储备。一是强化政府实物储备;二是加强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
(四)加强医疗卫生类物资储备。一是科学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二是提升专业仓储能力;三是强化产能储备。
(五)加强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一是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二是森林火灾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三是危化品事故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四是矿山事故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五是地震灾害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六是其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由相关职能部门(单位)根据保障任务和实际需求采用适当方式储备。
(六)加强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特殊稀缺类物资对于应对处置较大突发事件作用巨大且价值较高、市场稀缺,以政府实物储备和专业队伍储备为主,企业(商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补充;对于短期内急需的工程机械装备,尽可能通过社会化储备方式储备;实战化物资装备,根据实际需求,重点依托综合性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配备。
(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一是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装备器材;二是防汛抗旱专业队伍装备器材;三是森林火灾救援专业队伍装备器材;四是其他救援队伍装备器材。
(八)增强应急物资要素配置能力。一是建立应急采购调拨机制;二是建立集中存储轮换机制;三是建立保障联动机制;四是建立高效运输配送机制;五是建立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机制;六是加快培育应急产业。
(九)提升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现有平台,将全市应急物资信息采集、储备、使用、回收等过程纳入平台管理,提升全市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平时管理和灾时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记者 张静涵)
责任编辑: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