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东方圣城,花团锦簇,馨香四溢;秋日的孔子故里,高朋满座,胜友如云。9月20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再次将国人的目光凝聚,举世闻名的孔孟故里再次在中国儒家文化的源泉之地,奏响科技创新的时代强音。
搭平台:高位嫁接产学研
典雅的曲阜科技会展中心,宽敞通透,俨
然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这里已成为专家与企业对接的窗口,这里已成为技术转化的平台。这里正举办诱人的科技大餐,国内外百名专家教授怀揣科技成果来到圣人孔子的故乡,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与当地企业家及对口企业探求合作之路,探讨高位嫁接产学研,以将成果尽快转化。纱窗和玻璃的倒影组合,是一种常见的“莫阿错觉圆形”,声音的高低,可以通过振动快慢来区别;打开手机一边可连接视频节目,一边可连接手机用户,这是被称为视频解码编码芯片在数字音视频设备与高分辨数字存储媒体功能的广泛应用———即数字革命等涉及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农业产品和科研成果的高度浓缩和集大成。潘云鹤、于德泉、盖钧镒、尹伟伦、张同成等院士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对其研究成果,现场讲解。由此使开幕式喜讯不断、好戏连台:浙江大学“微波建筑陶瓷”项目名花有主;济宁的一家纺织企业钟情于西安科技大学的“真蜡染”技术。
特地从上海赶来参加科技项目交流的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们如是说,“上海交大2005年有600多项专利产品,今年预计近1000项。科学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其关键任务就是筛选包装后进行产、学、研推介。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一个长效机制。现在关键是要尽快建起一个‘技术转换市场’,尽快培育一门技术转换产业,使新技术能够尽快成为新经济增长的切入点。”
高速路:从实验室到市场
济宁是孔孟之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地方政府如何作为?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创建高水平的实验室,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等,被公认为是“项目+理念=市场”的科技转化的新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有办法让汽车“减肥”,因为汽车自身重量越轻油耗就越低,最多可使汽车自身重量减轻一半以上。汽车“轻量化”是21世纪汽车技术的前沿和热点。有数据显示,车身一般占汽车总质量的30%至40%,汽车每减重10%,油耗可降低6%至8%,要减轻汽车重量,关键在造车材料。在车门外板、内板、顶盖、发动机罩内板等11个部位分别用高强度钢和铝合金材料代替普通汽车用钢。这一技术已被国内汽车制造应用。而我市任城参展的电动汽车,则是受其启示,加以创新的结果。
“专家不仅为东方圣城送来了科技项目,还带来崭新的产业战略思维,让我们这些忙于产销的企业家们突然感觉天高地阔”,微山湖手工艺品厂的仲继坤如此吐露心中的感受。原来,仲继坤带着他独创的获得国家专利的麦秸芦苇画参展,本来是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一试的,可没想到竟有络绎不绝的订购者,而且还有专家教授不断光临他的展位,这让他大生感慨:“当初看到咱地处湖区,满眼都是芦苇、麦秸,只想丢弃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一位美术教授曾指点,如果利用它编织成工艺品能变废为宝。我的麦秸芦苇画获得国家专利后,咱也懂得了科技创新的道理,懂得了科技成果必须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过度和转化这一过程。”
“派对”:成果与企业对接
高博会上,菱花集团、鲁抗医药、雪花淀粉、华金纸业、凯赛里能生物、胜利股份等骨干企业的展位上,他们带来的新产品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流连忘返,而这些企业与大专院校签定的新的合作项目又令人鼓舞,由此印证着“派对”是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的捷径!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这是全国科技大会对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没有一所理工大学,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科研院所,既不靠海,也不是条件优越的中心城市,靠什么发展经济?靠的是通过“派对”,破除成果与企业对接中的痼疾,迅速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创新”的路子。如果说菱花集团、鲁抗医药、雪花淀粉、华金纸业、凯赛里能生物、胜利股份等企业为济宁构建起了国家级的“生物谷”,已实现了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提升,那么,以山推股份、小松山推、中国重汽商务车、英克莱集团等企业为依托,构建起国家级工程产业基地,形成了区域性制造中心;以如意集团、德源纱厂、嘉达纺织、欧化家纺等企业为代表,一个国家级的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可以说,“派对”使济宁成为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桥梁。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