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静涵)近日,济宁市出台了《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济政发﹝2021﹞9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市“制造强市”战略部署,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政策措施》共分4个部分16条措施,从企业主体培育、技术改造、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奖补。第一部分是加快企业主体培育提升,共5条措施,主要包括实施企业攀登工程、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总额奖补、鼓励中小企业服务示范平台创建、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强化企业家队伍建设等;第二部分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共4条措施,主要包括实施重大技改项目贷款贴息,鼓励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挥工业技改投资基金作用等;第三部分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共4条措施,主要包括鼓励企业建设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创新项目建设、鼓励产品创新、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第四部分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共3条措施,主要包括支持企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鼓励企业上云等。
小链接:
问: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与之前的奖补政策有什么变化?
答:此次政策措施突出抓住支持“231”产业集群培育这一重点,注重处理好政策连续性和创新集成之间的关系,通过整合提升原有扶持政策,形成扶持高质量发展的拳头效应,坚持市县联动、抓点带面,鼓励县市区落实差异化、普惠性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政策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坚持把“时效”和“绩效”作为评判政策去留增减的标准。
此次出台的《政策措施》既有对原政策的加力增效,也有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的适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培育提升。前期,工信部门组织实施了企业“攀登工程”,经过申报、初审、评审,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已有260家企业纳入企业“攀登工程”。对纳入“攀登工程”的企业,市、县最高可按企业较上年度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对营业收入突破较大的企业,结合指标增量与增幅,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奖励;对新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新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市财政一次性奖励企业领导班子200万元,其中企业实际控制人所得奖励不少于60%。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实施企业家队伍提升工程。
二是更加突出技术改造政策扶持。一方面,整合提升原有扶持政策,形成扶持高质量发展的“拳头”效应,凝聚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结合当前我市实际进行适度创新,鼓励县市区落实差异化、普惠性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政策可行性和操作性;在支持技术改造方面,由原来单一的对企业技改投资额补助的方式,转变为贷款贴息、股权投资、投资额补助等多种方式,更好的发挥这些政策在支持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更加突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国家级平台奖励标准,由原来的最高100万元提高到最高300万元。支持企业创新项目建设,对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创新计划项目、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的奖补。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鼓励企业上云等,以此推进“231”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打造高能级现代产业体系行稳致远。
此外,为使扶持政策更精准,把“政策红利”尽快转化为“企业效益”,市财政将积极配合市业务主管部门,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涉企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利用上级扶持政策等财政性资金,收拢拳头、凝聚力量,保障政策实施;同时,通过技改基金撬动、政银企“联动”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政策“乘数效应”,既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应有作用,又充分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形成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格局,不断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