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张静涵)5月12日下午,济宁市人民政府就我市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济宁市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大力培育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模式不断创新,新能源产业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据了解,我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底,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18.08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17.42 %,同比增长3.0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三五”新能源发展目标。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76.65 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达24.63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16.8 万千瓦。泗水县、邹城市纳入省级生物质能源推广应用示范县建设,泗水县高峪镇和鱼台县鱼城镇纳入首批省级绿色能源示范镇。同时,新能源产业生产制造实力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新能源产业集群企业91家(其中重点企业60家),营业收入约66亿元。目前,已在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集热装备、逆变器与无功补偿器、智能微网、储能电池等领域创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逐步形成了以微山、邹城、曲阜、汶上、金乡、兖州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培育了圣阳电源、新风光电子、华尚电气、亿九电气、华春新能源等一批领军骨干企业。
此外,我市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积极顺应能源技术革命发展趋势,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圣阳电源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新风光电子拥有变频调速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电力电子与变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建有中科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山东分中心,拥有新能源汽车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山能新能源研发创新中心正在全力建设。截至2020年底,集群科研经费投入达2亿元,占集群营业收入的比重达3%。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2个,新增创新成果86项,新增各项知识产权256项,新增起草行业标准、企业标准15项,新增品牌和企业荣誉50余项。
下一步,济宁市能源局将重点抓好我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双轮”驱动,对标“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统筹优化新能源开发布局,提质升级发展“光伏+”工程,稳步有序发展生物质能,打造新能源多元化利用示范基地。到2025年,力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450万千瓦左右,实现规模翻一翻;围绕壮大新能源产业储能装备、集热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氢能源研发与应用“四大产业链条”,以点带面,形成具有济宁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聚集区。到2025年,新能源重点企业达到100家,集群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