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央媒看济宁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圣地摄影
  • 文化周末
  • 新视野
  • 产业经济
  • 民生新闻
  • 镇街新闻
  • 金融界
  • 社会与法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人事人才
  • 教科文
  • 本网出品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推荐 >
多种形式相结合 打通宣传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1-02-05 来源:东方圣城网
  • 作者:编辑:张霄婷
  • 2月5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4场)。汶上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及基层代表参加发布会,介绍汶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卫国 汶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 伟 汶上县汶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孟昭海 汶上县汶上街道西门社区党支部书记

    主持人

    黄广灿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对外传播科科长


    1


    汶上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列入全县“三重”工作进行重点部署,成立了汶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县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多方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各单位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600余支,常年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打造文明实践新阵地


    依托县文化艺术中心,整合县图书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城市规划展馆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雷锋展馆的独特资源优势,建设汶上县学雷锋志愿服务教育基地。按照“分类推进、因地制宜”的原则,15个乡镇(街道)整合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建设15处文明实践所。实践站建设按照“七个一”标准(即一个文明实践站、一个文明实践广场、一套整合的功能室、一套规章制度、一套组织架构、一套活动计划、一套“讲评帮乐庆”活动展示)和3个“三分之一”的总体要求,不搞一刀切,分类推进、因村施策,实现一村一亮点,确保实践站建设质量好、有特色、用得上,全县360个行政村实践站实现全覆盖。现如今,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儒学讲堂、文化大院、休闲广场在以文明实践为主题的整合统筹下,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宣讲党的政策、传播创新理论、开展惠民活动的主阵地。



    焕发文明实践新活力


    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教育基地,开设“雷锋七问大课堂”,学习雷锋精神,让广大志愿者在雷锋精神感召下,转化为志愿服务的具体行动,打造一支支高素质的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县志愿服务总队统筹协调作用,全县15个镇街组建志愿服务分队、16个县直部门结合部门职责组建16支专业服务队,同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组建佛都志愿者协会、爱心联盟、爱国拥军、无偿献血等N支社会志愿服务队,形成“1+15+16+N”的志愿服务队伍模式。各级文明单位、镇街、村居广泛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12余万人,保证了志愿服务和活动常态化、多样性。疫情期间,乡土讲师志愿者们发挥各自优势,录制300余个小视频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汶上心理学会、汶上蓝雅社工服务中心组建“汶上疫情心理援助志愿团队”,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市民提供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900余人次,开展网上课堂260余次。



    弘扬文明实践新风尚


    汶上县发挥品牌引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深入挖掘、精心培育一批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项目。我县“乡土讲师团”和“舞前十分钟•百姓话场” 2个品牌,入选全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项目。汶上县“乡土讲师团”运用说唱讲演等群众喜闻乐见宣传教育形式,传播社会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群众,打造了一支支生活在群众身边永远不走的志愿服务队。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共组建讲师团80支,成员800余人。2021年1月9日,中国文明网发表题为《这份成绩单,优秀!》的文章,点赞汶上县“乡土讲师团”。“舞前十分钟•百姓话场”利用广场舞开场前一段时间,抓住人多面广、组织有序的有利时机,让百姓宣讲员拉家常话、说大白话,对参与健身活动的群众进行政策、法规、科学、道德、健康等方面的宣讲。2020年“舞前十分钟•百姓话场”入选由中宣部出版社出版的《基层宣讲100法》。

    在此基础上,培树、挖掘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鼓翼高飞10+10”““驿路争先徒步宣传队”“汶上德和梆子剧团”“公益妈妈团”“启扉•筑梦”心计划等20余个活动品牌遍地开花,为志愿服务增添“新引擎”。


    开创文明实践新局面


    积极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指挥中心,开启云平台“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模式。目前,云平台注册志愿者10152人,志愿团队668支,发布点单服务项目269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75次,有效实现了群众需求与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为推动云平台的使用,汶上县多次召开县直部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乡镇、村居参加的云平台线上线下培训,实现了县、乡镇、村居、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云平台由专人管理,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全县360个村居设置“帮办员”,及时收集群众需求,发布微心愿或“点单”志愿服务,认领群众“微心愿”84个。

    同时,汶上县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学习强国”平台联通融通的有效机制。突出学习强国“强国通”实用功能,组建“强国通”便民服务群,宣传惠民政策,发布招工信息等实用知识。汶上县科协科普志愿服务队设立“强国通•指尖科普”进万家项目,在“学习强国”发布科普微视频16期,被山东省科协评为2020年度改革品牌项目;县新时代文明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制作文明实践系列公益片在“学习强国”推出;工人文化宫志愿团队在“学习强国”开设瑜伽公益微课堂,有效解决疫情期间群众居家隔离健身的需要,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齐头并进。


    关于汶上县“乡土讲师团”


    汶上县“乡土讲师团”由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熟悉社情民意、政治责任感强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道德模范、美德新星、文艺骨干以及有一技之长的群众组成。他们运用说、唱、讲、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学习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传播科技知识、活跃文化生活、推进移风易俗;用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群众,传播社会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群众,有效实现理论宣讲、文化活动、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各项活动协调统筹推进。

    目前,全县15个乡镇(街道)共组建讲师团80支,成员800余人。广大乡土讲师结合身边事例,通过自编自演,创作出110余部乡土文艺节目。切实打通了宣传教育群众最后一公里。乡土讲师团活动做法在《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济宁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济宁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