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央媒看济宁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圣地摄影
  • 文化周末
  • 新视野
  • 产业经济
  • 民生新闻
  • 镇街新闻
  • 金融界
  • 社会与法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人事人才
  • 教科文
  • 本网出品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推荐 >
“探索创新机制 重在管用实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1-02-04 来源:东方圣城网
  • 作者:编辑:张霄婷
  • 2月4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兖州区委宣传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发布会,介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武云飞 兖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
    宋 波 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

    黄广灿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对外传播科科长

    1


    兖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去年专门召开了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制定标准,推动落实。工作中瞄准管用实用,推行阵地建设大众化、志愿服务项目化、褒奖嘉许积分化的运作方式,激发中心建设活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有生机可持续。7月7日,省妇联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时代——新时代文明实践“齐鲁女性”宣讲启动仪式在兖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8月30日,省委宣传部领导同志到中心专题调研;全国妇联将区中心纳入全国35个“巾帼志愿阳光站”之一进行重点扶持。



    筑牢阵地
    完善提升
    “三级组织”架构


    在全面完成区中心、镇街分中心、村居实践站建设基础上,按照全国试点要求,中心、分中心、实践站全部升级改造。投资400余万元,中心面积由1200平方米增加到3600平方米,功能厅由6个增设到16个。各分中心和实践站也全部进行了完善。

    中心与新华书店联合完善“端信书屋”建设。群众免费借阅图书,开设读书写字公益课堂。
    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统筹用好各种阵地,资源共享,以志愿服务为引领,让部门和社会资源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为老百姓提供广阔的平台。
    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区中心、镇街分中心、村居实践站和蒲公英夜堂确保“六有”、“六统一”。“六有”即:有空调、有电脑、有WiFi、有热水、有手机充电器、有电视屏幕。“六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名称、统一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活动计划、统一“热心人”工作日志。确保群众进得来、留得住。
    完善管理制度。按区中心模式,探索新华书店在镇街分中心开设端信书屋,由新华书店选派员工参与管理,减支增效。在村居实践站,从老党员、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中推选1—2名“热心人”协助村干部管理实践站,并对“热心人”进行补助,调动他们参与管理服务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实践站有人管理、发挥作用的问题。


    活化载体
    丰富文明实践活动


    健全队伍。成立了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镇街、部门中队和村居小队。小队推行“3+N”模式。“3”就是每个村至少建有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整治、敬老孝老3支志愿服务队伍。“N”,即成立农技推广、移风易俗、扶贫济困等多个志愿服务队。同时,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统领,把69支社会公益队伍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形成了推进文明实践的强大合力。

    丰富形式。兖州区精心设计文明实践活动,采取“讲评帮乐庆”五种形式,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讲”即身边人讲身边事。通过百姓讲、专家讲等,让老百姓感受更直接的心灵塑造。“评”即百姓评给百姓看,让老百姓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帮”即打造身边不走的帮扶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乐”即说学逗唱树新风,让老百姓寓教于乐。“庆”即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庆典形式,让老百姓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沐浴文明新风。截止目前全区共组织各类活动4800余场次,寓教于乐,群众素质明显提升。

    健全奖励机制。制定《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暂行办法》(试行),凡是在APP平台上注册的志愿者按照志愿服务时间进行积分褒奖,达到一定分值的进行“星级评定”,并给予表彰嘉许。在全社会营造争做志愿者、尊重志愿者的良好氛围。新兖镇小马青村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推行积分制,老百姓参与志愿活动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年底兑换物品或得到相应的服务奖励,调动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村庄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项目化运作
    培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


    满足市民群众对志愿服务活动多样化、公众化需求,兖州区以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以培树特色品牌为载体,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区级品牌。“端信”是兖州的文明城市品牌,兖州区开设了“蒲公英(端信)夜堂”,主要方便农民群众白天外出务工晚上回村到夜堂参加活动。群众在“蒲公英(端信)夜堂”里接受教育、休闲娱乐。2019年“蒲公英(端信)夜堂”被济宁市推荐为可复制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之一。
    运作项目化,提升志愿服务质效。为发挥品牌的聚合力、影响力,兖州区先后从136个志愿服务项目中精心筛选包装推介,其中“爱心来敲门”、“春燕护童”、“义剪美”、“健康直通车”、“村口听大戏”等28个志愿服务项目深受群众喜爱。如结合疫情防控,在全区实施“清洁家园看笑脸”志愿服务项目,以镇街、村居为单位,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摸清贫困老人家庭状况,开展为老人洗一次衣服、搞一次庭院卫生大扫除、清理一次卧室、打扫一次厨房、消杀一次厕所等“七个一”活动,改变贫困群众精神风貌,增强脱贫信心。


    拓展空间
    打造网络服务新平台


    兖州区开发了互联互通、“线上”“线下”“端信云”APP平台,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调度中心,构筑服务群众的网络新阵地。该平台与区融媒体中心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三大功能:

    宣传引导。利用融媒体强大宣传传播优势,及时发布文明实践活动信息,展示志愿服务风采,引领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同时开通了新闻资讯、各类惠民政策查询,以及缴纳水电费、通讯资费在内的34项便民服务板块。

    点单服务。在“端信云”APP平台上,形成了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互贯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工作新体制。

    调度管理。镇街分中心和实践站开展的活动可直接上传中心APP,中心随时查看镇街、村居活动开展情况。中心搞活动,镇街分中心和实践站也可现场收听收看,形成了中心、分中心、实践站有效对接、即时互动的良好局面。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