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邹城市累计完成完成土地收储工作15931亩,土地供应17200余亩,实现土地收益108.8亿元,有效利用土地要素盘活了经济社会发展。先后编制完成十三五期间矿产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基础测绘规划等专项规划。五年来,严守耕地数量质量红线,划定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8.2059万亩,全域永久基本农田97.6678万亩,全市耕地保有量124.7581万亩,建设用地总规模38.1万亩,为全市耕地补足补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修复,立项实施大束镇云山等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4处,恢复治理面积280余公顷;累计投资约2.8亿元,立项实施太平示范工程、太平镇东里彦等六村、中心店镇2018年度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项目等7个塌陷地治理项目,恢复治理面积3.1万余亩。坚持生态优先战略,统筹走活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一盘棋,累计完成济宁市万亩荒山绿化示范工程6400亩,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山东省级森林乡镇2个、森林村居12个,推选全国绿化奖章1个,完成森林乡村示范村21个,重点村199个,累计发展经济林面积3万余亩,栽植大樱桃、桃、核桃等果树200余万株,惠及山区群众2万余人,先后培养省级十佳观光果园10个、省级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8个、齐鲁放心果品2个。扎实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将县级发证矿企由17家压缩至8家,数量减少了52%,重点打造石墙镇鲁强智能矿山、大束镇港利建材小镇两种绿色发展模式,鲁强建材等4家矿企成功通过遴选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2020年,邹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全力全速抓落实,抓住重点求突破,实现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文明的“双赢”。
(一)强化措施,全力服务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对用地规划、征地报批、占补平衡、土地供应等具体工作,超前谋划、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全心全意做好用地优质服务。推进实行“标准地”供给改革,合理确定工业项目亩均税收、投资强度、能耗、环境排放标准、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有效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11月14号,氢能基地83亩用地已按“标准地”发布挂牌公告。截止目前,已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复土地3146亩(其中对上争取新增计划指标910亩);已上报待批复土地451.64亩;已组卷上报待落实用地指标600亩;供应土地3898.95亩。
(二)立足长远,积极推进空间规划编制和第三次国土调查。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阶段成果论证,梳理空间利用现状,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优化调整,试划城镇开发边界,总体规划基本形成中期成果。积极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暨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测绘工作,10月21日第三次国土调查时点更新数据库通过省三调办审核,10月31日数据库质量通过国家级审核。基本完成16个镇街村居农村房地一体测绘,共完成地籍和房产测量27万户,正在开展权籍认证、数据入库及证书发放工作,确保年底发证率达到90%以上。
(三)科学实施,维护良好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加快推进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完成石墙镇宋庄山废弃石灰岩矿山等5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治理项目,总投资5990.47万元,完成治理面积1084.05亩;立项实施郭里镇上黄路屯东山废弃矿山、中心店镇九龙山(二期)石灰岩矿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太平采煤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三期、中心店镇后屯村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6700亩治理任务,激发了当地生态效益;10月27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0〕1920号),山东省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11月5号,CCTV-13《东方时空》栏目对我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典型经验进行了专题宣传报导。
(五)系统推进,扎实开展林长制等各项工作。抢抓有力时机,完成成片造林2.7万亩,其中荒山绿化0.63万亩、廊道绿化0.44万亩、乡村片林1.52万亩,造林成活率均达到85%以上;建设森林乡村110个(示范村11个、重点村99个),全面完成“绿满乡村”国土绿化年度工作;10月2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关于报送乡村绿化美化典型案例与模式材料的函》(生生函〔2020〕71号),确定我市11个村庄为全国乡村绿化美化典型案例村。推进湿地乡镇、湿地村居和小微湿地建设,有效提升了全社会湿地保护水平。积极推动市、镇、村三级林长制组织建立健全;目前,全市明确了市级总林长2名、副总林长10名,市级林长20名、责任单位21个,镇街林长196人、村级林长563人、护林员680人,落实济宁市级林长公示牌7个、县级40个、镇村级200个。做好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飞防面积5万亩,地面防治面积累计25万亩次。对全市105个松林小班全部进行松材线虫病普查。全面实行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重点林区瞭望率由60%提高到90%以上,组建值班备勤森林防火专业队伍,配备先进灭火机具,确保全市森林资源长治久安。
(六)转变作风,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财产登记“一网通办”,在房产交易、登记、税费一窗受理的基础上,优化办事流程,实现登记财产只有一个环节,及时公示“一次办好”业务手册和证明事项清单,全面实现“进一个门、排一次队、交一套材料”;制定出台《化解国有建设用地上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实施细则》,积极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筛选11家样本库企业逐一回访、专项座谈培训,建立联系群随时沟通;挑选最优案例10件档案,预备迎评核实。今年以来,共发放不动产权证15451本、不动产登记证明2232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