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实际,提出明确项目保障范围、严格项目审核把关、细化服务保障措施等,全力提升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保障能力。截至目前,该局已获批复33个批次4217亩建设用地,曲阜师范大学扩建、嘉祥祥城北港、世纪阳光、太阳纸业、辰星碳素等省、市重点项目土地已经批准转用和征收。
明确项目保障范围。该局明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保障省、市级重点项目,包括重大、新旧动能转换优选、双招双引重点签约、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省、市级重点项目,保障性住房、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乡村振兴、扶贫等社会民生项目,市级部门联审会议确定优先保障的项目,省、市党委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建立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储备库,精选标准高、质量好的项目纳入储备库统一管理。
严格项目审核把关。建立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参与的联审会议制度,通过对项目产业政策、投入产出、规划符合性、用地标准等内容进行打分,确定优先等级和位次,核定保障需求;重点分析论证拟用地项目的产业政策、投资计划、税收强度等内容,核定所需建设用地数量,强化节约集约用地。
细化服务保障措施。发挥规划选址引领作用,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统筹协调各类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为产业、民生、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确定合适空间范围和稳定预期;提前介入服务,在项目选址、布局设计前期环节发挥参谋作用;争取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重要工作事项配置的“点供”型新增用地指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公益性养老、乡村振兴、教育等专项计划指标向上争取力度,加强西部扶贫增减挂钩指标跟踪,协调购买省内增减挂钩指标;加快用地报批,开通绿色通道。
同时,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化出让,通过部门联审,提出环境保护、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条件,纳入“标准地”使用协议,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加强批而未供、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推进土地供给与节约集约用地挂钩,开展全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烂尾工程和闲置厂房专项清理,引导工业区、老旧小区连片开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布局。(郭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