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
为贯彻落实2020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部组织开展了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并根据各地案例报送情况和实践探索成效,组织编写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现予以印发。
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并组织市县积极探索创新,加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各地区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请及时总结报部,部将不定期向各地推荐成功案例。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0年10月27日
附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二批)
一、江苏省苏州市金庭镇发展“生态农文旅”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二、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水美经济”案例
三、河南省淅川县生态产业发展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四、湖南省常德市穿紫河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案例
五、江苏省江阴市“三进三退”护长江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六、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
七、山东省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八、河北省唐山市南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案例
九、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公益林碳普惠项目案例
十、英国基于自然资本的成本效益分析案例
山东省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案例背景
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孟子故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原煤近1883万吨,占山东省年产量的16%以上。煤炭开采等产业在助力邹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问题:采煤形成大量塌陷地,导致耕地损毁、道路迸裂、房屋垮塌,“天灰、地陷、河流污染”成为了邹城的环境“痛点”和生态“伤疤”。其中,太平镇是邹城最大的采煤塌陷区,33个村庄发生道路迸裂、房屋垮塌,11个村庄沉陷,涉及人口3.6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近年来,邹城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协商区域内采煤龙头企业兖矿集团,按照政府主导与企业实施的“双管齐下”治理模式、政企协作的“双重保障”机制、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价值实现”路径,在太平镇实施以采煤塌陷地治理、地质灾害搬迁、生态产业发展为核心的“绿心”工程,将采煤塌陷区修复为提供生态产品、促进经济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加速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生态治理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具体做法
主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