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市“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要求,立足“便民利企”,放大政务服务“一门、一窗、一网、一次”集成优势,创新工作打法、深化流程再造,在全省率先推行“交房即发证1+9”不动产登记服务模式,实现住权与产权同步,做到了水、电、气、暖、网等“一站开户、十证齐拿”,擦亮了“至精至简、满意阜务”政务服务品牌。相关做法被新华社《高管信息》以题为《曲阜市“放管服”改革改到群众心坎上》刊发,省委办公厅《今日信息》予以推广,人民网、新华网、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广泛报道。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种好“试验田”,推动改革从“路线图”到“施工图”。曲阜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推动部署,成立由曲阜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自然资源、住建、行政审批、税务、水电气网等部门、专营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交房即发证”工作专班。强化曲阜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班子和职能,将“交房即发证”工作所需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有人做事、有经费成事。出台《曲阜市“交房即发证”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交房即发证”登记工作具体流程和操作办法,建立考核和通报制度,全周期管理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对曲阜市房产开发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台账管理,逐一对接,选取证件齐全、质量达标、通过验收的项目纳入试点、有序推进,不断扩大改革覆盖面和影响度。房产企业逐渐把加入试点作为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主动申请加入试点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而倒逼房企切实履行建筑主体责任,做好土地开发、房屋建设、房屋质量等各方面的规范化运营,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突出系统集成,突破“难堵点”,政务服务从“一窗办”到“一链办”。以“交房”为节点,将涉及政府各部门的审批、备案、验收等环节整合优化、提前完成,保障商品房交房时手续完备、具备办证条件。将不动产权籍调查、房屋预转现登记申请、银行抵押转移等工作前置,大大提高了办证效率。由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税务、自来水、供电、燃气、热力、通信等部门和专营单位,通过“一表申请”、材料互通共享,实现水、电、气、暖、网等联动服务。实行人证比对、询问、受理、纳税、开户、审批、缮证等“一条龙”服务,做到现录、现审、现场领证,购房人收房同时即可领取不动产权证书、抵押登记证明等10本证书、证明,将一个部门“只跑一次”升级为多个部门“一次办好”,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从过去累计提交近30件材料、先后60多个工作日办结,减少到现在的0材料、40分钟办结。截至目前,全市发放不动产权证书8600余份,不动产登记证明1.1万余份,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68.6%、42.9%。“交房即发证1+9”服务模式的推行,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囿于单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局部改革,使部门之间能够面向人民需求重塑职权体系、再造办事流程。表面上看只是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的次数,实质上是倒逼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多方面优化政府供给,有效推动部门联动和服务融合,形成了便捷、精准、规范、高效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突出数据共享,按下“快进键”,办事流程从“群众多头跑”到“数据全程跑”。信息壁垒、数据烟囱一直是影响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的关键因素,也是造成群众多头跑、重复提交多件材料的主要原因。实现不动产登记“1+9”服务效果,就必须打通不动产登记、税务、水电气暖等各部门单位的信息数据。为此,曲阜市详细梳理“1+9”服务事项的整个流程,对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取消不动产登记一切非法定前置条件,通过人证比对取消身份证的复印及校验,通过数据共享取消房源校验及住房信息查询;依据合同备案的行政强制性要求获取权利人相关数据,利用面积审核职能获取不动产基础测绘数据,利用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获取抵押登记数据。通过数据库的建设打通商品房小区从交地到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记的全流程数据体系,为“你交地我登记”“你网签我备案”“你按揭我预告”“你交房我发证”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商品房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业务时限和环节的最短最优。
四是突出高效便民,延伸“服务端”,群众事项从“窗口办”到“上门办”。把优化服务的“乘法”摆在突出位置,让购房群众享受到政府“放管服”改革带来的集成服务、一次办好的便捷与高效。着眼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米”,开展“交房即办证”进社区活动,综合运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网上核税缴税、移动办证设备等技术和硬件,走进企业、迈入社区、来到现场,为有需求的群众即时开展不动产登记,消除了群众对各种证件“不知道怎么办”的困扰和“跑断腿”的烦恼,累计为群众上门办理证件48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