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济宁高新区“三次创业”,优化提升服务企业效能,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高新区以服务企业生命全周期需求为导向,以为企业“办好一件事”为目标,聚焦当前企业开业及项目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项目审批流程再优化、项目申请材料再精减、项目审批时限再缩短、审批效率再提高,服务企业效能再提升等作法,总结推出“开户即开业、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呼叫即回应”的“四即”模式,全力打造流程再造的“高新样板”。
最快两小时,开户即开业
立足群众及企业需求,整合数据资源,以“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为目标,取一次号、排一次队,一窗办结,当日完成“开户即开业”“准入即准营”。今年以来,企业开办1511户,采用“开户即开业”模式的企业1427户,占全部业务量的94.44%,营业执照、公章刻制实现了2小时内办结、税务办理实现了0.8小时办结,企业开办时速平均提速60%。
一是优化开办流程。依托市民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将企业依次向各有关部门分别提交申请材料的传统办事流程,改造为“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模式,利用数据共享的方式,通过推行“一窗通”系统全程电子化登记,整合企业开办中的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办理和社保登记等各环节,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二是实行承诺告知。以往,申请人在领取营业执照、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之后,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核查通过后才可发证,不仅费时费力,更需要申请人来回往返。通过探索实施部分政务事项告知承诺制,由申请人对相关事项做出符合事实和规定的承诺后,行政审批部门以承诺书为依据办理相关审批事项,申请人可同时提交营业执照及许可事项承诺书,在取得营业执照的同时获得了准入许可。监管部门在规定时间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省去了反复跑和等待的时间,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
三是推行“证照联办”。以“一窗受理、证照同发”为原则,制定营业执照与许可证“证照联办”提交材料清单及办理流程,实现一个窗口受理、证照同发。同时,结合业务特点,推行部分许可事项备案制,申请人通过同时提交营业执照与备案事项的相关材料,不需现场勘察,即可证照同发,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事时间。目前已推出预包装食品销售、小型美容美发店、中介公司、便利店经营等28项“开户即开业”即办事项,同步实施“当场领证”。
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
摸清项目开工前的难点卡点,为项目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完成各项流程指导,通过审批前移、容缺办理、并联推进,精准做到用地批复前技术服务全面到位,用地批复后许可证即来即办,以审批高效率,助力“拿地即开工”。
一是审批前移。以企业自愿申请为前提,将项目“拿地”后的工作提到“拿地”前受理,为企业“减时间”。具体来说,“拿地即开工”项目可直接进入设计方案审查阶段,规划设计方案提前到供地方案前。以此为基础的地质勘察、施工图设计等耗时较长的环节全部提前到拿地前进行实施。施工图审查提前到土地挂牌期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批前公示由核发不动产权证后提前到土地挂牌前完成,同步办理用地预审意见。工业项目设计方案审查通过,即可进行公示。对于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
二是容缺办理。在核心材料齐全的情况下,通过容缺审核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材料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容缺授权委托书办理不动产登记证,容缺施工合同、施工图审查合格书等6项材料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通过容缺模式,可容缺材料8份,大大节省企业办理时限。
三是并联推进。通过将原先的分步串联式审批变为同步并联式,主动上门帮办代办,开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网上办”等,为企业“减环节”“减材料”。依托济宁市并联审批系统实现数据内部共享,实现了规划设计方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3项同步公示,合并环节6项(规划设计方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安全施工措施备案、质量监督登记),比逐项公示缩短了14天的时间。
例如,济宁圣地电力智能产业园物质调配检测中心项目作为首批拿地即开工项目,采用“拿地即开工”模式,帮助企业加速完成了更改规划方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前公示、招投标、完成不动产登记及提交规划总平面图审图等手续。在不动产登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环节实行了容缺受理,为企业1天内下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属登记证”四证,并一同下发划设计方案批复,整个办理时长提速2个多月。
全流程验收,建成即使用
全力提速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周期,对竣工验收进行流程再造,工程建设项目即将完工时,提前进行竣工验收工作准备,进一步压缩事项主流程审批时间,做到“建成即使用”。
一是全面推进“竣工测验合一”改革。按照统一标准、联合测绘,以测带核、核审分离,多验整合、依法监管的思路,制定联合测绘的管理办法,统一竣工验收图纸和验收标准,统一出具验收意见,作为办理规划核实合格证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的依据。
二是全面实施网上办理联合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按规定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从济宁市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报系统或基本建设综合窗口提交竣工验收申请资料,待各专项验收部门审核通过后,由住建局牵头组织协调各专项验收部门到工程现场开展联合竣工验收。
三是强化验收事中事后监管。验收合格后,各专项验收部门在《建设工程联合竣工验收意见汇总表》上签署意见;验收不合格的,由专项验收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建设单位限时整改合格后重新提出验收申请。待各联合验收事项合格后,由各专项验收部门将合格后的验收结果上传至系统,或报送至基本建设综合窗口,即可同步申请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对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采取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整改等惩戒措施。
例如,高周波热炼(中国)轴承有限公司二期仓库项目于4月24日提交了建设项目联合验收申请表,4月28日高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组织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行政审批局、济宁市城建档案馆专项验收部门对高周波热炼(中国)轴承有限公司二期仓库项目开展联合竣工验收工作,验收组通过现场查看、资料审阅,当天完成了节能、消防、城建档案、规划、质检等各个流程的验收,根据现场验收提出的意见建议,企业快速完成整改,整个环节比法定时限提速19天。
全方位服务,呼叫即回应
以服务好企业为宗旨,创优“亲商、暖商、安商”的软环境,全力打造“亲不逾矩,清不远疏”新型政企关系。
一是实行“服务特派员”制度。建立全区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企业特派员机制,分两批共计向50家重点企业派驻50名“服务特派员”,深入一线,实地为企业解难题,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出实招、办实事、解难题,累计搜集到企业反映的问题建议100余个,最大限度予以协调解决。
二是搭建“政企直通车”平台。搭建服务热线,建立重点企业群, 安排专人管理负责,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架好桥梁,促进政企沟通“精准对接”,做到解决企业难题“精准有力”,优化为企服务“精准高效”。开展送政策上门专项行动,累计召开四场惠企政策宣讲会,编印支持企业发展及复工复产政策汇编,及时推送、解读各级惠企政策。
三是建立问题直通车。进一步完善高新区挂图作战平台功能,聚焦问题导向,设立问题直通车板块,企业反映问题上报后,由挂图作战总指挥部推进保障办受理提报至平台,明确交办单位,解决时限;相关责任部门3天内完成部门会商、拿出解决方案,反馈至平台和企业后完成评价,问题直通车上线后,已累计解决企业提报卡点堵点36条,得到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