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巨成(任城)
入夏后,又闻蛙鸣。
若在野外,这声音或许不足为奇。然而此处,竟是我所居小区的一处小水塘。每年入冬前,池水会被排干,淤泥被清除;待到来年杏花绽放,才重新注入新水。
水带来了生机。先是池底的陶盆吐出油绿的莲叶,继而绽放粉白莲花;东侧则冒出一大丛浓密的香蒲,夏至过后,便结出几根烤肠似的蒲棒。物业放水时,还投入一群通体红艳的小锦鲤。鱼儿在水中结队嬉戏,小小生态圈悄然复苏,一潭死水便这样活了过来。
记得那年夏初,一场急雨过后,水塘里竟传来几声嘹亮的蛙鸣——它是从何而来的呢?惊喜之余,忧虑随之而来:这般环境,它如何觅食?又怎样熬过寒冬?怀着这般担忧过了一年。翌年初夏,熟悉的蛙鸣再次响起。我心头一松,庆幸它挺过了四季。更令人欣慰的是,这蛙鸣竟持续至今,已有四五个年头。
小青蛙能活到今天,说明水塘周边尚能提供基本的生存所需。北侧有一片草地,点缀着七八株桃树。草地边沿,围着半人高的茂密石楠和两小片葱郁的千屈菜;与石楠隔路相望的,则是密密匝匝的日本小檗。我常想象,夜深人静时,小青蛙小心翼翼爬出水塘,潜入草地或灌木丛,灵巧地捕食昆虫;待天光微明,又悄然潜回水中隐匿。而在凛冬到来前,它或许会在池畔松软的泥土中掘个洞穴,安然越冬。环境虽非理想,却终究庇护了这小小的生命。
每当蛙声入耳,欣喜之余,愧疚也随之翻涌。我这个生在农村的孩子,曾见过野趣盎然的景象:河堤沟畔,常有刺猬奔窜,蛇影游移,野兔跳跃,青蛙更是随处可见。可前些年,这些小生灵日渐稀少——这其中,有我犯下的错。因为年少时的自己,伤害过青蛙这般人畜无害的生灵。
好在近些年,政府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河道复清,飞鸟等各种小生灵也多了起来。看来,守护这片生机,既要遵循规律,更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