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证注册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既不在城市,也不在农村,而是“县镇”,这是个宁静中略有焦躁的环境。宁静,是因为每天上下班车程不超过一小时,顶多红灯的时候踩着刹车挠挠头;到晚上八九点钟,势必能处理好手头工作,安然散步洗澡刷手机睡觉,不会像北上广一样还堵在路上。焦躁是因为教育,自己首先是个教书的,承载了很多教育带来的各种不安。
还是要多夸夸孩子们,哪怕他不那么完美。老师的评价,有时候比父母更中肯。
上周,我在老同学班上夸了一个男孩。他画的江南老房子结构紧凑,比例得当,比平时发挥得更好。我装作大吃一惊的样子,啧啧有声的把他的画举高了给全班看。他脸一红,美滋滋的把画收起来。过了一会儿,我又巡到他身边,让他再给我看一眼。他早就把画撕下来,叠得四四方方的,又从书包翻出来,很不好意思的给我。
我展开一看,右上角用蓝钢笔写了一行字:“我被老师夸了,多棒啊,抱抱我吧……”估计是写给家人的,说不定是平时总看不起他的那位。他好不容易逮住机会证明自己了。
我看后微笑着还给他,他马上拿胶带纸把那行字给粘住,又难为情了。
孩子们每天呆在学校的时间很长,他们多难啊。每天学那么久,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听说回家还要按家长的要求去上学科类辅导班。
想想自己小时候,90年代,小学六年,除了语文、数学,其他都随意学,没有硬性要求,整个周末、寒暑假都玩疯了……基本没有家长攀比或者焦虑成绩而压迫着去学这学那。
这个男生还特别有礼貌,虽然各科成绩不是太理想。几年前他上一二年级,有一次在快餐店他狂喊我,像遇到亲人了。我误以为自己戴着墨镜没人认得,此刻听到喊声,吓得到处找声音来源。
他妈妈很年轻,大概是90后,看到我怕生一样把头扭了,估计是觉得孩子不够优秀,见到任课老师无法应对……正在大嚼美食的我,真觉得吃东西遇到学生有点丢人,不过还算镇定,微笑着跟他打了个招呼。
又一次,看到他妈妈抱了一个小婴儿,他在旁边有些失宠的一脸无奈。后来问他班主任我的老同学,说他是独子,她妈妈抱的不是二胎,估计是亲戚家的。
我想起网上爆红的学生,在面店遇到体育老师后,如临大敌撒腿就跑的搞笑瞬间。其实老师也没那么可怕和较真,大可像这位男孩一样与老师打个招呼,也可以把自己的小烦恼告诉老师,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呢。毕竟老师甚至比你们的父母年龄还要大,经手的孩子更多,处理过的教育问题更复杂。
记得有一部电影,一位男老师拿出了回母校探望的杰出人士小时候的作业,卷成一卷,在老师尘封的柜子里,准确无误的翻出来。杰出人士拿着发黄的纸,因为当年幼拙的笔迹目瞪口呆,感动到不行。
这个桥段,多年前在我们这个平静的县镇上演过,杰出人士被老师感动后,拿出一笔丰厚的资金资助了母校,用来建设一些年久失修的教室、多媒体等。
爱出者爱返,我愿意当一个赞美孩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