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9日
第08版:

汲取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 马桂娟 满永菊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充分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相结合,大胆创新,是我们几年来一直坚持和探索:坚持诵读传统文化,做到由表及里;创新教学模式,发挥“语文课堂”主阵地作用;践行传统文化,让经典活起来。

经典诵读+语文教材。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场所。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也得到了应有的体现,国学的内容分布面较广,除古典诗词与经典名著外,还涉及到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风俗节日、谚语、成语等内容,这些国学内容分布于课文及课文后的知识部分,大量国学内容遍布在课文后面的“日积月累”部分,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璀璨以及中华文明的优秀精神风貌。教学时语文教材中一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反复吟咏,体会其中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具体篇目教学中适当运用国学经典,做到水到渠成。例如教学《棉鞋里的阳光》《胖乎乎的小手》等课文就可结合“孝亲”教育进行;《将心比心》教学中可适时引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行深化课文的理解;《太阳是大家的》教学后,引导学生体会“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得内涵;《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感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境界,就这样让国学经典悄无声息地融入孩子的语文学习中,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培养核心素养。我们大胆革新语文课堂,在实验年级尝试了以“语文教材+国学经典诵读+海量阅读”即(1+1+N)的语文课程实践。对这套教材的学习,每天新授一百字左右,采取”温故+新授”的教学模式,坚持日有所诵,一学期下来,班级60%的同学能完成整本书的背诵。

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文情并茂,我们在教学中尝试将经典引入作文。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学生通过经典的诵读和积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移花接木,巧妙运用,将经典中的诗文佳句灵活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使文章富有文采。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注重实践。以学促思,以赛带学。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经典吟诵评选活动、中华汉字小英雄电视听写大赛以及济宁电视台组织的第二届国学大会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学们领略了中华经典的风采,掀起了一个全校参与、社会互动的国学学习热潮。

经典阅读是个体生命建构自我灵魂、完成自我超越、提升生命境界的必经之途。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让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2021-07-2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6118.html 1 汲取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