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9日
第08版:

新高考背景下初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济宁高新区济东中学

蔡胜楠 张德 纪玉建

“新高考”的到来,意味着学生从初中开始,尽早地了解自己、关注社会,根据自身特点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有针对性地强化“选考”科目。初中学段作为小学至中学的承上启下阶段,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升入高中面临新高考,但同样也有部分学生无法接受高等教育而进入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学习,所以在初中阶段必然要对学生未来进行职业发展定位和选择进行引导,因此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已经迫在眉睫。下面结合笔者研究工作,一起交流青少年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些感悟。

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初中阶段与青春期同步,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刻。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影响着人的一生。在这个阶段应当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和生涯发展的特点,如何实施生涯发展教育是初中阶段一项具有切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初中生涯教育的目标是为初中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成熟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但在初中学段生涯规划的内容不宜过于专业,应考虑到大多数初中学生的接受程度,其主要目标为学会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和未来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更应注意建立层次递进的课程教育,来适应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的隐性课程包括在活动课程中(如班会)或其他学科课程中融合的生涯教育。在现阶段,班主任承担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专业化水平不高。因此,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可以让初中生在实践中学习,唤醒生涯规划的意识,进行个体早期的生涯探索,并顺利衔接高中的生涯教育,适应新高考改革制度。

邀请校友回访,增强学生心理正能量。每年学校邀请在读高中或已被名牌大学录取的优秀校友回校为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进行经验传授。通过校友的经历介绍和职业动向,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了解校友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体验的平台,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激励中学生设计中学生涯,让同学们对当前和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增强学生的心理正能量。

推动家校合作,立体化指导学生的生涯规划。父母是作为最了解孩子个性、特长和兴趣的人,父母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讨论和探索职业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转变观念,从单纯关注孩子学业成绩转向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未来职业发展倾向,帮助孩子了解职业世界,进行自我探索,使孩子在学业和能力的培养上更有目的性,增强方向感。

真正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对每一个孩子的生涯规划的个性化辅导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的互相配合。生涯规划教育系统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探索、研究、总结,才能帮助学生去规划好未来人生。

2021-07-29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76117.html 1 新高考背景下初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