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7日
首页
第07版:

快活林的读报老人 图文 本报记者 满广宇 清晨,阳光播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早晨9点左右,一份份散发着墨香的《济宁日报》,被张贴在市区每一座公共阅报栏内。上午锻炼、遛弯的市民,看到更新了报纸,都会赶来驻足阅读。每一个座公共阅报栏,都好像城市的文化驿站,成为往来市民的文化休憩之所。 5月8日这天,78岁的马宗平老人来到《文化周末》编辑部,带来了自己创作的歌曲和诗词作品。他住在吉安小区,每天早晨都去快活林的阅报栏读《济宁日报》,每周五去读《文化周末》,更是从未间断。记者和老人约定,去老人家里和他常去的快活林,体验体验老人欢乐的退休生活。 “文化体现城市的品位,文化更决定城市的未来;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文化是‘城市之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脆弱的。”在老人的家里,他一见到对记者就这样说,退休之后的物质生活是心满意足的,他更看重自己的精神生活。 马宗平老人退休之后去了老年大学,在那里学习诗歌与作曲。“我是在金乡县水利局退休的,当时主要负责工程建设,但是我一直喜欢文学,喜欢诗歌。我是1941年生人,我这一代人是党带大的,是共产党赋予了我一切,我十分感激党给我的温暖,给我了一切。退休之后,我一共写了300多首诗歌,2001年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随后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诗歌选集上获得三等奖。”马宗平说,他一辈子经历的事太多了。现在城里变化这么大,看到党报登的很多好人好事,发展进步事,特别觉得神清气爽,心情就特别好。报纸就要让人看好的,学好的,做好的。 老人和记者侃侃而谈,每天他多吃素、少吃肉,随着太阳升起就起床,每天坚持锻炼,即使有小雨也会下楼溜一圈,除非恶劣天气他才会在家休息。现在他身体倍棒,虽然住在6楼,但是每天爬楼梯一点都不费劲,不像其他同龄人,中间还要休息休息喘喘气。 老人每天都会看新闻,早晨看早间新闻,晚上看新闻联播。上午十点左右,他都会风雨无阻去快活林阅报栏读报,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他每天都读,看完以后,还会跟快活林的老友们一起畅聊。“这些文章中,最喜欢阅读的便是《文化周末》,”老人说,“《文化周末》版面新颖,有大事件的新闻现场、人或事的深度报道,靓丽的图片,文学板块还有文化故事等等,虽然每周只有一期,但是却能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老人热情地拿出自己作词作曲的《扬帆起航》,歌中写道: 进军号角春雷响,改革开放世无双。金裹铁马齐上阵,排山倒海气势壮。一带一路倡议好,互利共赢人赞扬。撸起袖子加油干,誓叫祖国变天堂。 人类命运共同体,敢想敢做敢担当。我们朋友遍天下,我们歌声传四方。实现中国复兴梦,万众一心献力量。五洲架起友谊桥,共谱人类新篇章。 我们道路多宽广,我们前程多辉煌。共产党领导我们,团结友爱坚如钢。为献身壮丽事业,无限自豪和荣光。劈涛斩浪正起航,一路高歌奔前方。 记者与老人聊了很久,在公交车上再看老人时,见老人又回到阅报栏看报纸。他身边的绿化带里,正是草木葱茏,生机无限。

2019-05-17 1 1 日报 content_660812.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