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7日
首页
第07版:

三十年的家乡路 张军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小学和初中是在一个连围墙都没有的学校。上个世纪80年代,村里都是土路,从家到学校不到一里远,还是村里的主街道,却也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加上两边堆的粪土、柴草,盖房子剩下的石灰、砖头瓦块,已无处下脚了。 读高中到了90年代初,学校离家三十多里,除了一小段沙石公路,剩下的多是田埂小路,还要穿过五六个村庄,屁股要经常离开车座,以防颠簸。有时自行车前轮过去了,因为转弯,后轮就有可能滑在小坑小壕里,借助惯性,猛蹬脚踏板,一般都能过去。几年下来,我和同学们骑车技术都练出来了,但自行车也损坏得厉害,经常掉链子,断链子辐条。 有一次雨停后,我和同学结伴回家,刚开始路还勉强能骑车,后来骑不动了就推,再后来挡泥板里塞满了杂草麦秸烂泥巴,推也推不动了,只好扛。以后碰到雨雪天,只好绕行近百里去上学了。尽管道路艰难,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从没有耽误一节课。 大雪纷飞的路上,一个少年艰难地蹬着车子,车把上挂着一只破提包,里面是几本书和咸菜瓶,后座上捆着一个包袱,装着二十几个馒头,外面罩着一层塑料纸。自行车过后,车印很快就被大雪覆盖。我一步一个脚印,成了学校第一个本科生,也是唯一的一个。 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外地的县城工作,县与县之间有省道相连,倒是铺着沥青的柏油路,但常有超重的大货车,路面损毁严重,需要经常修补。每到庄稼收获季节,村民几乎占用一半的路面打碾、晾晒粮食。每次租车回家,司机都抱怨路不好走,弄得我很难为情,心里总盼望着家乡的路赶快修好,让乡亲们出行容易些。 大约十年前,村村通公路,柏油路修到村口,村里也修了主要街道,小山村有了三横两竖水泥路。听说修路的时候,好多人家都把在外打工的年青人叫了回来,清理杂物、挖地基、运材料,干得热火朝天。老人们说,以前出河工修水渠才见过这么多人一块干活,多少年没见这么热闹的场面了,真没想到有生之年出门就能走在水泥路上,再也不用担心雨天出不了门了。 路修好了,村民也不在路边胡乱堆杂物了,多是在墙根种几架丝瓜、豆角,绿化了环境,丰富了餐桌。 去年我们村开始新农村改造,要整体迁移到新村,正在建新楼。我到工地看过几次,新楼刚修好地基,但沥青路已经铺好,双向两车道外加人行道,行车线、路沿石也很齐全,路两边还砌上了排水沟,除了窄一些,和省道没什么区别。 ■粤梅 摄影

2019-05-17 1 1 日报 content_660813.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