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5日
首页
第07版:

唐马镇“产业链”上建支部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鱼台讯(通讯员 高照中 刘晓晗)春夏之交,绿意盎然。在鱼台县唐马镇杨宅子村的村集体的果蔬大棚内一幅忙碌的景象,人们忙着给西红柿施土杂肥;绿宝甜瓜白胖胖,长势喜人,4月底即将上市,人们忙着给可爱的甜宝打杈。正在大棚里忙活着培育优质瓜果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扈守林介绍说:“这是个棚内种植的优质西红柿,个大,沙瓤,在市场上很畅销。我们现在种了3个大棚,每个大棚占地2亩,村集体经济激活了,我们就有钱为群众做更多实事。”

杨宅子村位于唐马镇南部,地处东鱼河北岸,距镇驻地1公里,鱼丰公路绕村而过。近年来,村两委凝心聚力,加快发展,把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建引领、支部搭台、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四联奏”,整合农村各类资源,激活农村经济要素,分享村级集体经济的“改革红利”,建成村级产业实体,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孵化出壳的新突破。

该镇党委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确定村“两委”负责人能力强、产业发展潜力大的村,作为首批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依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扶持,利用地处县城城郊的有利条件,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因势利导,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引领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引导村级灵活运用“资源、资产、资金”三要素、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条等途径,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出一条适合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利用“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的运营模式,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带动农户发展产业致富。

经过调研、考察,扈守林决定首选自己最熟悉的特色产业——大棚优质西红柿。西红柿种植在唐马镇已经有30年的历史,现在采用12米跨度的钢构大棚,采光好,棚内铺设地膜种植西红柿。

在扈守林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成员走访了周边地区,学习先进种植经验 。建成了3座高标准的钢构日光大棚,通过摇膜机构来通风,利用吊蔓栽培,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他介绍说:“我们已经想好了,先干起来,今年种植一棚西红柿,一棚绿宝甜瓜,一棚无土栽培西红柿,5月份左右,这些瓜果结束后,再种蔬菜,这样算下来,一个棚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左右。下步再建一座大棚进行无土栽培再往后,要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也是中央十九大报告要求的。先打好集体经济的基础,才能助力乡村振兴。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为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作用,杨宅子村通过“支部+村集体经济”共建共培模式,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创业带富”行动,将村级集体经济培育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到实处,通过支部引领搭台、村干部和党员能人带头、吸纳群众参与产业培育,将支部建在产业链,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使群众富在产业链。

“一把手”感言

“只有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才能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才能筑起乡村振兴的基石。”该镇党委书记张伟说,在乡村振兴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党建引领,能人探路,敢闯敢干,前沿技术,互联网思维等要素,多肉植物栽培项目基本具有这些要求,可以作为唐马镇发展集体经济的一个样板。下一步,唐马镇积极向上申请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自由选择发展路径,坚持以点带面,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2019-04-25 1 1 日报 content_654008.html 1 唐马镇“产业链”上建支部助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