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八又该吃腊八粥了。把糯米、莲子,红枣、花生、核桃、栗子、枸杞、桂圆、红豆等十多种东西熬粥,这个民间风俗,穿越了秦汉的风雪,领略了唐宋的明月,跨过了明清的栅栏,至今香气四溢,温暖人心。
我年幼时的一个寒冬,发高烧躺在床上。爸爸上山去挖草药,妈妈愁眉苦脸地看着我。门“吱嘎”一声响了,邻居刘妈给我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那天是腊月初八。
艰苦年月,刘妈送的腊八粥,也只用两三样东西熬的,稀得可以照人。她叫妈妈让我趁热喝下去,妈妈把我抱起来,一口一口喂着,我一口气把热热的粥喝完,又沉沉睡了大半天,竟好多了。我爱上了那香味醇正,沁人心脾,足够让我想念三生的腊八粥。
直到如今,只要我一感冒,就会熬点腊八粥喝。每到腊八这天,我用好多东西熬粥。那些熬得珠圆玉润的豆粒杂粮,在稠液里晶莹剔透,煞是诱人。熬好了,呼朋引伴来家里喝。我跟朋友们聊起刘妈,那碗盛满邻里情的粥,令我至今难忘。
我开始并没有明白,腊八这天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后来才知道,那碗香喷喷的腊八粥,不仅有着古道热肠,还有历史的绵延和人文的醇厚。有传说腊八粥与释迦牟尼佛有关,还有的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承载着民俗民风,今人赋予它更新的含义——辞旧迎新。透过袅袅升腾的热气,送走了如歌的岁月,迎来了新的行程。
太 白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