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9日
首页
第06版:

朱自清与乐山的故事 乔德芳 刘丽萍 朱自华,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北部小城东海县,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名为朱自清,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为佩弦,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朱自清是新文学诗歌大家、散文大家、著名学者,他的《背影》《荷塘月色》《春》等,是新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我们特别喜欢朱自清的作品,敬佩他的品德,可是总感觉朱先生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特别遥远。但是,自从阅读了今年2期《黄河》文学杂志刊登的蒋蓝的中篇纪实文学《朱自清与成都》以后,我们欣然发现,朱自清竟然与我们四川省乐山市有着若干情缘,他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似乎并不那么遥远。 蒋蓝的纪实作品材料丰富,构思精巧,用从容优雅的笔触,精美流畅的文字,叙述了朱自清抗战期间在成都的过往。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北大、清华、南开和同济大学等渐次南迁,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0年的昆明蒙自物价飞涨,朱自清与妻子商量后决定,举家搬迁到当时物价相对便宜的成都。因此,1940年夏季至1946年夏季,朱自清断断续续地在成都度过了近两年清贫而忙碌的时光,苦读笔耕、著书立说、宣传抗战、照顾家人、以文会友。蒋蓝将才华横溢、艰苦奋斗、平易近人的朱自清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该文还讲述了朱自清与乐山情缘的几个故事。 故事之一:撰文称赞普益图书馆 上个世纪20年代,爱国人士冯月樵先生与几个好友集资,在成都祠堂街少城公园对面的牌坊巷口处,创办了一家普益阅报室,提供省内外十几种报刊给读者免费阅读。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月樵愤于日寇入侵,国家民族危亡,在成都与中共地下党员黄启明合办了《救亡日报》,宣传抗战,呼吁民众救亡。为了普及读物,他们用铅字排版,选用夹江土纸印刷“活页文选”,成本低廉,传播广泛,深受民众欢迎。 抗战初期,冯先生又在少城公园内租得一间房,开办小型图书馆,取名为普益图书馆,并将历年所藏新旧书刊字画等公开陈列,任读者取阅。 1940年8月,朱自清由昆明到成都休假、探视家眷,长住了一年时间。当他得知冯月樵开办普益图书馆的消息后,主动前往拜访。此后,他们二人交往频繁,非常友好。 朱自清还撰写并在媒体发表了《普益图书馆记》,对冯月樵历经世变却锲而不舍的学人本色、“普益民众”“启迪民智,促进学术”的善举特别称赞。朱自清还将该文抄了一份,寄给了当时在乐山的叶圣陶。1940年12月24日,叶圣陶在日记中记载:“晨得佩弦书,抄示所作《普益图书馆记》和萧公权诗三首”。 故事之二:写信到峨眉借书 1941年,成都也出现了物价飞涨。虽然朱自清收入不错,可是他家庭负担重,供养人口多,加剧了生活困难。虽有若干好友给予接济,但也只能稍微缓解一下而已。 面对清苦忧烦的生存态势,朱自清只能拼命写作、举行讲座等,他不敢稍微停歇,因为要挣钱、要养家。 由于在成都家中,几乎没有什么藏书,朱自清只能凭记忆写作《古诗十九首释》。他针对中国古代的诗文评释,要么是作音韵训诂、征引典故的考论,或者是作兴象玲珑、辞采华茂的体验,他决心将二者结合起来,以现代人的学术眼光和审美情趣来重新阐释。其中既有对诗歌曲事的注解考证,又有着诗歌意蕴的鉴赏批评,形成了朱自清特有的诗歌阐释观,亦成为古诗研究的典范之作。 四川大学教授徐中舒对古诗十九首的小考证,被朱自清特别看重。为了写作和研究,朱自清特别写信到峨眉,向徐中舒借阅其作品《古诗十九首考》。徐中舒在《忆佩弦》一文中叙述:“抗战时朱自清随学校迁到昆明,战前的刊物在这些地方很不易找。他从昆明休假来成都以后,就写信到峨眉,要我的《古诗十九首考》,他在轰炸中怕我仅存的单行本遗失,他抄了一份之后,仍然将原本寄还了我”。 朱自清的艰苦奋斗,严谨自律,由此可见。 故事之三:游览乐山乌尤寺大佛寺 1941年8月,朱自清在成都九眼桥码头乘船顺岷江、长江一路向东,抵达了重庆。这期间,船在嘉定(乐山古称嘉定)短暂停留时,他游览了乐山风景名胜。朱自清在一封写给“七嫂”“九妹”等人的信中,叙述了他在嘉定逛乌尤、观乐山大佛等诸多事宜。 该信谈到:“岷江多曲折,船随时转向,随时有新景可看。江口以上,两岸平原,鲜绿宜人,沿河多桤木林子,稀疏瘦秀,很像山水画”。 该信还谈到,朱自清在“嘉定去逛了乌尤寺,大佛寺,也吃了江豚。乌尤寺的悬岩还雄壮,大佛大得很”“蛮洞倒很别致”。 前不久,当我们再次前往乌尤寺、大佛寺时,不禁浮想联翩:七十多年前,朱自清先生曾经游览过这里,我们竟然能够幸运地“与他同行”。也许,七十多年前因来去匆匆,朱自清无法仔细游览乐山,无法书写出更多文字;我们坚信,如果时间再充裕一些,仔细游览之后,朱自清会书写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乐山游记了。

2018-10-19 1 1 日报 content_592947.html 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