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国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履行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到位,对党员干部管理不严格,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各种各样的脱纲离谱、脱轨越界的事情就会发生。2018年以来,山东省纪委网站分13次通报曝光53起违纪违法问题,其中,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有之,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典型问题有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被问责典型问题有之。这些被通报曝光的典型问题中有严重违纪违法者,但大多都是稍有提醒便会避免的“小事”。
为什么中央在三令五申的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顶风违纪者还是依然存在?笔者认为,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干部日常管理不到位是成因之一。上述这些看起来似小事的问题,实则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挑战的是党纪的权威,如果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危害甚深。
俗话说“小病不治、大病将至”,祸患常积于忽微。“君有疾在腠理”时,就要及时有效治理,不治将恐深。同理,如果党员干部在作风上、工作中、生活里出现了“小问题”, 不及时提醒、动真碰硬、有效整治的话,必然会导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甚至还将导致旧疾恶化、沉疴癌变,以致病入膏肓,引发出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的不良“蝴蝶效应”。在党的政治生活中,作为领导干部就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强化责任担当,种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田”,决不能当“老好人”,搞一团和气,搞“你好我好”。
严管就是厚爱,全面从严治党呼唤敢于担当的“啄木鸟”,作为担负主体责任的领导干部,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重视日常管理,善于当“啄木鸟先生”,及时发现纠正违纪行为,只有管住现在违纪的“虫”,才能杜绝未来违法的“虎”。不能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对于是非对错要敢较真、敢批评,坚持做到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带头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通过促使党员干部远离纪律和规矩红线,防止更多的人由违纪跌入腐败深渊,这既是遏制腐败增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对党员干部的爱护和保护,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党组织负责、对整个政治生态负责。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日常监督执纪,坚持小病早治,抓长常抓、抓小抓早抓预防,对“才露尖尖角”的小问题露头就打,常提衣袖、常咬耳朵,动真碰硬、一寸不让,防患于未然,才使得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还要惩处已然,果断正风肃纪,坚持做到发现一处查一处,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要下狠手、出重拳,尤其是对人情往来的吃喝等司空见惯的现象和习以为常的小毛病,要从严问责、斩草除根,防止让今天的“好同志”,成为明天的“阶下囚”,避免党员干部从破纪到破法,走上不归路。
(作者系中共汶上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