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1日
首页
第03版:

2017年理论视野中的10大热点(下)

■李庆英 周经纬

监察体制改革: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

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

学者指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全国推开,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基于试点工作在北京市、山西省和浙江省稳步推进的实践成效上作出的重要决定。监察体制改革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深刻改革,涉及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关系的重大调整。从政治权力看,改革前,行政监察机关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履行行政监察职能,主要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改革后,监察机关从人民政府中分离出来,专司国家监察职责。从政治体制看,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同级党委、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一级纪委监委负责,必将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路径,使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机关既分工负责又协作配合的制度更加完备。从政治关系看,监察委员会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充分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确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监察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和纪委合署办公,代表党和国家行使监督权,是政治机关,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美丽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革命

2017年11月27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12月5日,在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学者指出,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报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心在和谐,核心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通过现代化的绿色产业体系实现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一种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一场绿色革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此,要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产业生态化改造,开辟生态产业的新路径,将绿色生态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广泛实施生态科技项目,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要以融合发展方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业态。突出绿色金融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血液作用,以资本为纽带、以资产化为方法、以资本化为杠杆,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纠正“四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7年12月4日是“八项规定”出台5周年。12月1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纠正“四风”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是在新起点上的再部署、再出发,是深化作风建设的动员令,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的重要遵循。当前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把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作为治理重点,综合施策,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推进: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三是从具体问题抓起;四是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抓作风建设,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抓“关键少数”,让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

住房制度改革: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学者认为,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这将促使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建立住房发展长效机制的出发点,其必经之途包括:首先要适度降低商品住房供应占整个住房供应体系比重,改变商品住房一枝独大的局面。这正是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同时也是住房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内涵。一是需要鼓励支持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创新商品住房之外的住房供给渠道,如北京等地的共有产权住房实验等均属此类探索;二是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对本地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担负主体责任,同时鼓励企业、用人单位、村集体等社会各方面利用各自资源积极参与住房保障建设;三是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这需要全面推进租购房同权,立法保护租房家庭的权益,支持住房长期租赁企业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同时辅以相应的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便利。其次要适度降低商品住房的金融属性。如通过坚持和改进限购、限贷等需求抑制政策,支持真实需求、控制投机炒作。限购、限贷等政策不能单纯理解为临时性市场调节手段,它们同时也是保证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的基本性政策制度。

逆全球化潮流:暴露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和困境

2017年的世界政坛,出现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月宣布美国退出TPP,6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1月、3月、9月连续颁布限制移民政策,12月通过了史上最大的税收减免法案、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英国于3月正式启动“脱欧”进程,12月与欧盟就脱欧达成初步协议;在荷兰、法国、奥地利、德国等欧洲多国举行的选举中,“反欧”“疑欧”民粹政党强势崛起。

学者认为,“逆全球化”潮流暴露了西方国家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现实以及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以特朗普为代表的一批“反建制”政治家的执政纲领集中表现为强调民族主义,关注本国事务,强调本国优先。在西方很多人看来,一些人扯起保护主义的大旗,高喊反对全球化的口号,甚至到处寻找替罪羊,无端指责发展较快的国家,目的是掩盖国内经济发展和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把民众注意力从国内引向国外。这种变动,也反映出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从未遇到过的系统性危机。“自由经济”和“民主政治”本是西方世界推动全球化所信奉和推崇的两个支柱,如今却发生了动摇。“自由经济”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贫富两极分化,让曾经的中产阶层感到失望;“民主政治”则为少数主流精英所操控和利用,让广大民众感到厌倦和丧失信心。在民粹主义裹挟下,公投和大选被当作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暴露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困境,也表明企图“终结历史”的西方民主政治并不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唯一选择。

2018-03-11 1 1 日报 content_533714.html 1 2017年理论视野中的10大热点(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