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校书稿,得金乡县兴隆镇寨里集民俗二则,解多年之惑,特记之。
“喝汤——1949年前,人们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晚上休息,为了节省粮食,不舍得吃窝头等主粮,只能喝些面汤来垫一垫,所以‘喝汤’就成了吃晚饭的代名词。‘喝汤了呗’这个词汇也是村民傍晚见面时的问候语。”
“送粽米——生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子女出生第六天,亲戚朋友送来红糖、鸡蛋等礼物,外婆家还送衣服、山药、细粉、米面等表示祝福,当天设宴招待来客,这种活动称为‘送粽米’。客人临走的时候,给客人回赠煮熟染红的鸡蛋和烙饼。殷实的家庭还会做一大锅鸡汤面条,为送来鸡蛋的乡亲挨家送去一大碗,称‘回礼喜面’。”
吾村同属金乡县,距寨里集六十余里,亦有“喝汤”“送粽米”之俗。与寨里集略有不同的是,“喝汤”不仅是吃晚饭的代名词,亦是吃早饭、午饭的代名词。“送粽米”,村人多云送“东”(音)米,今始知“东”乃“粽”之音讹。幼时,吾村一带的回礼,多为煮熟的红鸡蛋,未闻有赠烙饼者。
俗云:“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大概就说的风俗上的细微差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