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君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近年来,济宁通过实施两个“借力”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市情的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子,助推传统产业转型。
“借能力”,即借高新技术企业能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首先,促进数实融合,强化数字赋能转型。济宁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释放数字发展动能。济宁聚焦机器人、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核心产业,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66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其次,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济宁致力于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转型关键期,传统产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加凸显,把数字经济作为重塑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在济宁发展中步入新阶段。第三,全面开展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发挥工业大市制造业基础坚实的优势,推动全市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89.1%,超全省平均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浪潮智能生产正式落地数智云梁(济宁)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助力济宁传统企业提档升级,赋能济宁产业数字化转型。
“借势力”,即通过招大引强吸引链主企业落户,通过靶向招商,实现“以链聚势、聚链成群”。通过产业招商促进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济宁招大引强的一条重要措施。济宁邀请国际顶尖研究机构、110多名院士和专家学者,对19条核心产业链进行研究论证,“一链一策”制定招商“路线图”,招商赋能产业发展更加精准有效。初步统计,济宁市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中,19条核心产业链项目占比近80%。济宁高质量招商能够不断取得新成效得益于坚持把招商建在产业链上。依托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随着产业链延伸,被招商企业从配套角色成长为新的链主,形成集群式发展。近几年,济宁积极建设宁德时代、小松智能制造、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同时,继续因地制宜发挥相对优势“招大引强”。2024年6月,莱赛尔纤维项目落户鱼台县,济宁绘制了莱赛尔产业招商图谱,梳理上下游目标企业,实施靶向招商,实现“以链聚势、聚链成群”。招大引强“聚链成群”,实现战略型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投资50亿元的金龙零碳交通产业园项目,主要生产新能源专用车、无人驾驶车辆等;德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主要生产发动机传感器等;再加上从事混动变速箱、双电机控制器生产的馨联动力汽车项目,逐步形成由汽车配件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条。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