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
第03版:

“三链”融合助力乡村治理的汶上实践

■贾冬梅1 陈秀同2

汶上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力织密组织链、做强产业链、优化人才链,以组织引领推动特色产业、优质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在助推乡村共富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同时,促进了城乡融合。

织密组织链,夯实共富根基,提升治理引导力。一是组建共富联盟。组织产业园区、物流运输、电商平台等行业党组织与村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按照产业引领、文旅带动、城郊融合等五种类型,成立共富联盟。通过设置“共富联盟公积金”、深化绩效质量考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全方位提升运行实效。二是开展片区联建。通过“片区推荐、县乡联审、组织任命”等方式,建立“县级领导联片、县直部门包村”制度,下沉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业务骨干担任“联合党委发展顾问”,提供政策、技术等全方位支持,先后在片区党委落地项目52个、总投资4.63亿元。三是强化示范引领。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发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公司、村“两委”干部开展“揭榜领题”,鼓励党员带头致富,承接联建项目农产品包装、加工等订单,利用村庄闲置土地、闲散庭院等建设共富工坊、共富基地、共富车间等150个共富实体,吸纳6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

做强产业链,激活共富引擎,提升治理内驱力。一是注重规划引领。集中编制现代农业园区和甘薯、芦花鸡、大豆良种繁育等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整体打造、统一运营绿港现代农业科技园、万兴高效农业示范园等重点农业项目21个、总投资52.3亿元,成功创建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3家,汶上芦花鸡成功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地理标志类别。二是推动村企共建。建立县级牵头指导、乡镇(街道)具体实施、村企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实施“党建引领+政村企联盟共促乡村振兴”行动,解决企业用工难、员工住宿难等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已有91家企业与107个行政村开展联建共建,新落地项目42个。三是撬动金融支撑。优选从事金融行业的干部挂职副镇长,灵活运用风险补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保险、担保等金融资源向乡村聚集,促成乡村振兴项目贷款,发展“按揭农业”项目。同时,聚焦破解部分小农户创业“贷款难”问题,探索发挥农村宅基地融资功能,创新推出“宅信贷”,为乡村产业全面起势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人才链,激发共富活力,提升治理凝聚力。一是培强村干部队伍。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强基”工程,每年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到异地挂职,体悟实训,学习先进经验。同时,培育储备一批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致富带头人,2024年累计储备后备人才1840名。二是壮大“合伙人”队伍。在全县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6处,围绕芦花鸡、白莲藕、牛蒡、柏子仁等特色产业进行品牌化运作,以产学研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助推产业发展。2024年对接回引在外优秀人才56名,引导返乡创业,反哺家乡。汶上县荣获全国首批“博士小院”。三是强化帮扶力量。开展“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驻村帮扶,成立“第一书记联盟”,完善观摩互鉴、考勤考核、协商议事等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帮扶村资金整合、项目共建、资源同享、信息互通,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2024年整合省市县帮扶资金113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92个,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70余万元。

(作者单位:1、汶上县委党校 2、汶上县委组织部)

2025-10-12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13418.html 1 “三链”融合助力乡村治理的汶上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