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设口袋公园4.8万多个、绿道超过12.8万公里。3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施了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轮换开放草坪1.8万余公顷,增加健身设施18万多件。
观点摘要:口袋公园是形容公园面积小,像衣服上的口袋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挖掘城市“边角地”空间,因地制宜推进“公园+文创”“公园+体育”等建设,更好满足群众休闲娱乐需求。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袋公园建设的灵活性较强,把闲置的“边角地”等微空间合理改造为居民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场所,解决了城市更新的一系列难题。不仅如此,传统城市更新比较依赖大规模拆迁改造,而口袋公园则以“微更新”替代“大拆建”,更新成本和风险都更低。
口袋公园虽然占地面积小,但为群众增加的幸福感、获得感却不小。各地建设口袋公园的实践丰富,不乏以“小切口”撬动城市环境“大提升”,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口袋公园建设不只是“表面翻新”,而应是内涵式更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造提升的过程中或突出“便民亲民”,或着眼“节俭务实”,或注重“综合效益”,切实提升城市建设与治理水平。
口袋公园或许只是城市中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对城市更新和民生改善来说却必不可少。接下来,全国各地将继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期待越来越多“小口袋”发挥“大作用”,让居民享受到“口袋公园”释放的民生福利。
更有保障 更有奔头
7月21日 《人民日报》 林丽鹂
背景:他们是风雨无阻送上舌尖美味的外卖骑手,他们是辛苦奔忙送货到家门口的快递小哥,他们是不分昼夜安全抵达的网约车司机……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快速发展,广大新就业群体为百姓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8400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创造者、守护者,他们的生活、保障、发展同样牵动人心。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社会,要拿出真招、实招,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观点摘要:加强顶层设计,让新就业群体更有保障。新就业群体因工作内容碎片化、工作方式弹性化等特点,其权益保障曾面临不少困难,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及“新就业形态”概念,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再到“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举措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一直在路上。与此同时,平台治理也在注入更多人文底色,通过更友好的社会福利保障,提高新就业群体职业认可度和安全感。我们期待平台不断探索完善规则体系,让新就业群体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其自身权益也能获得充分保障,实现行业生态与从业者发展的双赢。
建好服务阵地,让新就业群体更有归属感。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流动性强,要聚焦他们的工作生活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政策。要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更加贴合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组织技能培训,让新就业群体更有奔头。新就业群体中有很多年轻人,他们期待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关部门和平台要关注新就业群体的成长诉求,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技能比武等活动,帮助新就业群体全面提升职业技能和素质。让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机制保障人、举措服务人、感情激励人、事业成就人……新就业群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共创共享更加美好的生活。
恶意炮制“人猴大战”,用心险恶
7月19日 新华网 李申
背景:连日来,所谓“四川峨眉山发生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猴王被射杀”等传言引发关注。经核实,相关视频由多地画面拼接而成,AI合成痕迹明显,已被峨眉山景区管委会澄清。
观点摘要:事实上,关于“人猴大战”的谣言并非首次出现,如今只是换了个“马甲”卷土重来。这些谣言看似细节丰富,实则漏洞百出。部分画面并非拍摄于峨眉山,所谓被击毙的“猴王”也并非峨眉山藏酋猴。
峨眉山藏酋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多年来,峨眉山景区一直规范人猴互动,从成立猴管队到建立人猴分离观赏试验区,一系列举措既有效保障了游客的安全,也维护了猴群的自然生存状态。然而,总是有别有用心之人,打着“流量算盘”的把戏,将藏酋猴与游客互动场景,恶意炮制成“人猴大战”。造谣者使用“坠崖”“击毙”等惊悚词汇,煽动恐慌情绪。
这些恶意编造虚假信息的行为,用心险恶,危害不容小觑。必须坚决制止这种为“蹭流量”丧失底线的行为。
满足好高品质出行需求
7月17日 《人民日报》 过云松
背景:根据季节变化、旅客需求调整线路,串联多个景点,实现“车随人走”;对列车进行舒适性改造,丰富吧台、茶室、棋牌室等多种功能区,满足亲子游、银发游等多样化需求……外出游玩,关键要省心。依托不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可以更从容惬意地享受出游之乐。
观点摘要:当前,人们的文旅需求已从最基础的“到此一游”向高品质出行转变。对交通部门来说,这就需要以铁路、民航等为纽带,进一步推动文旅商体深度融合发展。比如,近期“苏超”大火,多部门联合开通“球迷专列”、定制公交接驳方案,球迷只需购买优惠套餐票,便可直通比赛现场,高品质服务让出游体验更上一层楼。
文旅产业是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关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期待相关部门同向发力,以更多优质供给匹配海量需求,构建更加健康、多彩的文旅市场生态。(华峰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