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第03版:

五力铸引擎 献策启新程

■汪孔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的初心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党校教师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凭借“五力”强大引擎,为我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彰显党校在服务地方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和使命担当。

锤炼脚力,着力提升调研质量。调查研究是为党献策的基石,党校教师秉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坚持“下马观花”,深入基层,着力提升调研质量。走进车间厂房,发现企业经营难题;步入田间地头,探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面临的挑战;深入社区小巷,探寻民生领域的细微痛点。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科学方法,获取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分析、案例研究深度剖析数据和案例,提升调研的全面性与精准度,为后续政策研究奠定基础。

磨砺眼力,聚焦问题锚定目标。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党校教师亟待练就“火眼金睛”,培养敏锐洞察力,精准把握问题本质。借助大数据平台,实时关注国家政策走向,深入剖析政策给我市发展带来的影响。聚焦本地发展,在城市规划、民生保障等领域,精准捕捉民生诉求、关键矛盾、潜在风险。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直击问题本质,为建言献策找准方向,有效应对发展挑战。

拓展脑力,全面汇聚献策智慧。党校教师要秉持开放思维,汲取各方智慧。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深入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先进模式本土化应用的有效路径。加强校内研讨,强化与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我市发展提供创新可行的方案。

雕琢笔力,精细打磨咨政文本。笔力是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的关键,党校教师要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篇咨政报告。总结成效客观全面,运用最新且权威的数据和典型案例支撑观点。分析问题深入根源,全面深刻、逻辑严谨。提出对策切实可行,有效解决难题。反复推敲文稿语言,并邀请专家、基层工作者提出建议,持续打磨完善,使咨政文本成为推动我市发展的有力工具。

厚植心力,推动成果落地见效。为党献策旨在推动地方发展,党校教师不仅要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更要致力于成果转化。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推送研究成果,并协助拟定实施计划。借助党校课堂、线上平台等多元渠道,宣传政策与成果,凝聚发展共识。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回访政策实施情况,收集反馈信息,调整完善政策,确保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地方发展的实际成效,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自觉践行党校教师的使命担当。

(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2025-05-11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203064.html 1 五力铸引擎 献策启新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