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张树锋)“这套设备全部使用程序控制,只需一人操作,两人辅助,即可完成全部生产任务。该设备精度高,生产锻件直径公差可以控制在正负3度,圆度控制在1毫米之内。目前该设备打击频率可以达到每分钟160次,是普通液压机的5倍。”伊莱特(济宁)高端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鲁金炜介绍道,在伊莱特(济宁)高端装备公司生产车间,新技改设备2000吨精锻机正打磨挤压钛合金锻件。技改完成后,产量提升了124%,销售收入提升了328%,为公司成为全国精品锻造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兖州区坚持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聚焦科技创新,汇集资源要素,引导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向技术和创新要动力,推进技改升级,培育优质产业,加快推进制造强区建设。
为筑牢制造业根基,兖州区聚焦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开展“书记区长企业家恳谈日”活动,更大力度推进“助企攀登”,延伸产业链条,配套上下游企业,帮助企业上项目、抓技改、拓市场。同时,全区上下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推动土地、技术、人才等全要素一体化协同保障,全年制造业营收力争突破1000亿元。
在兖州,像伊莱特(济宁)高端装备有限公司这样通过技改持续发力、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企业不在少数。
天意机械是一家装配式建筑设备生产企业,PC构件作为建筑预制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生产工艺是人工作业,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波动大。为提升产品竞争力,企业自主研发了拆/布模机器人。“天意拆装模机器人通过3D全息激光雷达系统,实现了部件编模准确化,由图纸转化为部件过程中,通过机械手臂自动抓取、自动布模,实现了高效化。”山东天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张磊说道。
实施数字经济攻坚突破行动,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兖州区实施技改的重中之重。以5G基站、千兆光纤全覆盖为依托,引导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推进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建设。华勤集团轮胎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太阳纸业全流程数智化改造等100个数字化智能化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力争年内省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标杆企业达到14家。天意机械“天云”平台、经典集团智慧管理、金大丰数字农机等一批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企业加速转型,政策持续跟进。“今年,我区加大设备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支持力度,对技改过程中购置设备、软件系统等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确保技改工作落实落地。”兖州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