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1日
第03版:

兴隆庄街道

打造乡村文化新IP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 路慧超 孙东琳)近日,兖州区第十一中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山东梆子戏曲演出在锣钹管弦伴奏中高潮迭起,赢得师生热烈喝彩。此次“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们零距离感受了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拓宽了学生们的文化视野。

兴隆庄街道通过打造五个特色乡村文化符号,丰富了乡村文化内涵,促进了乡村文化与旅游、教育、产业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活力。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文化。兴隆庄街道深度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依托该区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程家行村党支部,高标准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全面展示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建设四乡师红色教育基地,四乡师(原山东省立滋阳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作为兖州区首个党支部诞生地,被誉为鲁西南红色革命摇篮。开馆至今,累计接待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参观者万余人,成为党员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修养教育的新阵地。

依托名仕廉吏,建设廉洁文化。兴隆庄街道倾力建设廉洁文化,以元朝监察御史王思诚为文化内核,投资400余万元,用地面积2.3万平方米,高标准建成思诚廉政文化主题广场。广场内精心布置了60个石刻、浮雕等文化景观,2000余棵银杏、乌桕、榔榆等绿化树木,以及14套健身器材,形成了集教育、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廉洁文化新地标。自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参观学习团队40个、人员3000余名,惠及周边群众近2万人,不仅成为廉洁文化的传播阵地,也成了民众休闲游憩、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捋顺历史文脉,挖掘乡土文化。兴隆庄街道深挖历史文脉,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实地勘查、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历时一年精心编撰了《千秋人文兴隆庄》一书。该书以23万字的厚重内容,配以丰富图文,生动记录了兴隆庄的历史变迁、先贤事迹、文化名人、地方志与民间故事。在此基础上,该街道成立《千秋人文兴隆庄》第二卷编撰工作组,在第一卷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街道历史,现已收集整理近100个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计划年内完成出版,全面展现街道从新中国成立前夕至今天的辉煌历程,持续丰富和深化兴隆庄文化记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狠抓保护创新,传承非遗文化。兴隆庄街道全力扶持“五谷画”第四代传承人王怀起,创新性开展“五谷画”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他在传统工艺基础上进行技术革新,使“五谷画”作品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历史,更融入了现代审美。“吉祥如意”“连年有余”“福星高照”等系列作品,不仅荣获多项国家专利,而且远销海外市场,使“五谷画”成为连接兴隆庄与世界的文化纽带,有效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突出文旅融合,酿造“运河酒香”。山东运河之都生态酒庄在兴隆庄街道的支持下,深度挖掘中华酒文化,结合80余年酿酒技艺传承,斥资2600万元建设了1700余平方米的酒文化博物馆。这一举措不仅打造了区域工业旅游的亮点,也促进了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连续两年举办兴隆庄运河之都音乐啤酒美食节,让游客体验当地文化、品尝特色美酒,展现了兴隆庄“运河酒香”的无限魅力。

2024-10-21 兴隆庄街道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5274.html 1 打造乡村文化新IP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