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5日
第03版: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路宽宽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两个结合”开辟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境界。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价值遵循,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两个结合”的根本目的

实践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理论前提,表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基本内涵没有抛弃或偏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指向,任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立足的社会基础,即使是同一理论在不同的社会基础下也会呈现出天壤之别。正因如此,中国化意味我们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不同于“西方化”或者“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是在中国土壤中产生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对中国所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方位和时代任务的回答,对中国人民所需、所盼、所想 的关注与回应。当前我们党所提出的“两个结合”归根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途径。“两个结合”的目的就是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最新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以此实现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两个结合”的现实力量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一方面,中国具体实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其所涵盖的内容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更新。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影响下,我国面临的任务之繁重、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如果忽视中国的最新实际像革命初期将“苏联道路”奉为圭臬照本宣科,只会重蹈“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的覆辙。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才能称之为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时代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的关键所在。“两个结合”本质上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时代问题中把握中国的最新实际,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正因如此,在“两个结合”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彰显了自身的时代性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两个结合”的实践指向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用生动形象、通俗深刻的话语将晦涩难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活化、具体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懂而学之、学而信之、信而行之,将其从指导实践的理论优势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人民群众作为改造世界的主体,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实现理论优势向现实力量的转换。“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彻底”就是指将学术话语大众化,抽象语言具体化,让马克思主义从书斋走到田野、从庙堂走向“江湖”,成为被人民大众理解掌握的“小册子”,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最简单的、众所周知的材料出发”。从现实层面来讲,这一材料就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的传统文化。“两个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讲活、讲通马克思主义真理,使其以特有的民族形式呈现出来,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双向掌握。(作者单位:中共济宁市兖州区委党校)

2024-09-25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2823.html 1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