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鱼台讯(通讯员 汪子聪)为解决城市社区资源分散、基层治理精细水平不高、民意诉求收集渠道不畅、办理质效较低等问题,今年以来,鱼台县按照议事于民、议事为民的工作要求,坚持把“话筒”交给社区居民,打破“心墙”、畅谈“心声”,群策群力化解矛盾诉求,探索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事共议、遇事共商、难事共办的“‘鱼’事好商量”居民协商自治实践。
建强网格(小区)党组织,构建居民协商自治工作体系。做实网格(小区)党支部。针对全县108个网格(174个居民小区),全面摸排网格设置、党建情况,原则上1个网格或小区设立1个党支部,实行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网格员、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引导党员干部积极下沉一线,主动转接党组织关系,使力量在基层组织、聚集,确保基层党组织能够在居民协商自治中发挥作用。完善议事机制和组织链条。建立由社区党委书记为主导、网格(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志愿者、城市“两长”、居民代表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县直双报到单位为协助的议事共同体65个。社区层面,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对辖区内公共事务、群众关切问题进行协商。在网格(小区)层面,由网格(小区)党支部牵头,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随时召集进行协商,及时将矛盾发现在萌芽、化解在基层。
规范协商自治流程,引导社区居民有序参与治理。推动镇街、社区、小区逐级建立居民协商自治规则,做到因地制宜、按章治理。根据小区分类治理要求,针对新建小区、老旧小区、回迁小区等不同小区,突出分类指导,重点明确议事规则、参与主体、工作要求等。全县10个社区结合实际分别制定《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社区议事目录》,进一步明确居民自治的机构、范围及参与人员等内容。区分商住、老旧、回迁三类小区,精准编制《小区公约》,对小区居民需要规范的内容和需要共同解决的事项纳入公约。畅通群众意见诉求收集渠道,建立社区居民协商议事议题台账,构建“收集—处理—反馈”工作闭环。同时,结合议事议题,适当给予网格员、社区工作者、“两长”等牵头办理“微实事”的决定权,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诉求和问题,助推基层治理方式由原来的“办单”向“办事”转变,由“解释”向“解决”转变。
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提升居民群众协商议事效能。盘活社区公共空间资源,将社区“物业会客厅”“两长议事亭”等社区服务空间打造成可供居民议事的平台,充分发挥议事平台收集舆情、反映诉求、筛选议题、开展协商等功能。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广场、红帆驿站(亭)等居民聚集地,设置“公益集市”“物业经理接待日”等接地气的议事载体。今年以来,在协商议事活动的推动下,收集并解决各类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20余件。全县10个城市社区新建便民充电车棚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安装充电设施296个,增加充电插口3064个,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确保居民充电电价不超过0.8元/度。根据居民意愿,按照打通全部围墙、打通部分围墙、安装铁艺门规范出入管理3种类型,将51个老旧小区整合优化为21个小区,打破封闭格局,扩大城市居民生活公共空间,实现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通过平台,站在群众的立场以协商议事的方式解决问题诉求,极大地增强了居民参与的信心和热情。
“小机制”汇聚城市社区治理“大合力”。鱼台县通过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协商自治机制,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和决策,将服务直通居民家门口,切实解决了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烦心事,有效激发了城市基层治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