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4日
第03版:

天天都像过节

杨修元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来临的时候,漫步街头,节日的氛围扑面而来。街面摆放的月饼、水果琳琅满目,大小饭店的中秋夜订餐广告比比皆是……我被这浓郁的节日氛围深深地感染着。

我的童年,农村老家过中秋节也只是名义上的,因为正赶上“三秋”大忙,更没有什么鸡鸭鱼肉的美味。自家喂养的小鸡,也是不舍得杀吃,都用来卖了换钱花。

有一年中秋节的下午,在我们姊妹几个的盼望中,父母亲早早地从田里收工回家。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院里的小桌边,菜是上午多做出来的。母亲把自家树上结的石榴和枣放到桌上,拿出包了好几层的4块月饼,放到桌上的盘子里。

弟弟伸手去拿月饼,被母亲挡了,嚷他道:“还没切呢!”母亲把每一块月饼都切成两半,父母亲和我们姊妹5个每人半块,剩下的半块给小妹妹留着。我接过半块月饼,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还未尝出是啥滋味呢。看着姐姐、哥哥津津有味地咀嚼着,馋得我直咽唾液。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中秋节都是这样简简单单地过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哥让我们到他家里过中秋节。我和妻儿早早地赶到了农村的哥家。眼看着太阳快要落山了,哥嫂才回到家,就与我们聊起了小时候过中秋节的趣事。

我看着哥嫂光顾着拉呱,有些沉不住气地说:“我在城里带来了烧鸡、油炸花生米……”哥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你是不是看着我和你嫂光顾着拉呱啦,怎不去做菜。你不用担心,今天,咱不动手了,吃现成的。我上午就给饭店说好了,给咱送10个菜。”

不一会儿,镇上四喜饭店就把四凉六热10个菜送来了,有辣子鸡、糖醋鲤鱼、红烧排骨、四喜丸子,足足摆满了一大桌子,哥嫂还专门拿出了在城里买的高档月饼和本地名酒。

去年过中秋节,说好了全家一块到三弟家去。到了中秋节的下午,我和妻儿正准备去农村老家,三弟突然打电话说:“你在城里家里等着我就行了,我正忙着。”就把电话给挂了。妻说:“还是咱准备吧,老三肯定怕麻烦,不然的话,他们来了就尴尬啦。”我俩就开始忙着切菜、洗涮。

正忙着,三弟开着新买的商务车,载着母亲和大哥、三弟全家来了,见我们忙着做菜,问道:“二哥、二嫂,你们这是忙什么呀?”

“这不是做菜,一块过节嘛!”我回答道。

三弟又大笑了起来:“都怨我,在电话里没有说清楚,你们也别忙活了,快跟我上车。”原来,三弟早已在城里一家著名的大酒店订了一个大房间,让全家人一块到酒店过中秋节。

在金碧辉煌的房间里,全家人尽兴畅饮,母亲从包里拿出两盒东西来。哥家5岁的孙女跑过来问:“老奶奶,你拿的是什么宝贝呀?”

“是月饼,过中秋节,不能没有月饼呀!”

哥家孙女不屑一顾地说:“我当是什么宝贝呢,原来是月饼,我早就吃够啦!”全家人都被逗得哄堂大笑起来。

从童年到现在,从基本上不过节,到从饭店要菜,再到去酒店,过节也从简单到隆重,从单一到多样,其实天天都像过节。

■心飞扬 摄影

2024-09-14 杨修元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82013.html 1 天天都像过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