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在《济宁日报》复刊四十周年之际,抚今追昔,内心深处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回忆历历在目,日久弥新……
1995年夏天,在校对室、时事部工作2年后,报社改革重组,我分到经济采访部当记者。当时的经济采访部在有着“报社一枝笔”之称的贾传宇主任带领下,聚集了一群资历深、学识高、笔头硬,频频写出好稿上头条的新闻“大咖”。有多谋善断、妙招迭出的李飚副主任,有热情待人、踏实能干的朱卫国老师,有细心周到、认真负责的毕文红老师,还有工作中合作融洽、生活上如同家人的王展宏、房茂鑫、郝明雷等同事。我作为一名新兵,在经济采访部这个平台上,为热爱的新闻事业翻开了新的人生画卷。
别开生面的策划会
经济采访部是一个团结战斗、充满活力的群体。在部里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规矩,那就是每周一的新闻例会。在会上大家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都可以畅所欲言,就当前经济形势、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基层企业典型经验,商定一周的报道选题并分工实施。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只要工作安排下来,无论部室领导,还是普通记者,大家不讲条件,不怕吃苦,既有分工又有协作,齐心协力去完成采访任务。记得那次《喜迎新千年》采访,我们部的所有同志顶着严寒,凌晨5点就开始行动,有的采访交警,有的采访环卫工人,有的采访医院产房,回来后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就开始写稿,准备新千年专版。报纸出来后,一下子获得了满堂彩。在经济采访部那几年,就是在这个每周一次的小会上,我们先后策划采写了《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民营经济发展系列谈》《新世纪的第一天》《喜迎新千年》等等精彩纷呈的栏目好稿,多次获得省市新闻大奖,受到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基层企业的好评。
深入基层的采访课
记得当时我们部室每周组《鲁地大市场》专版,其中有“逛市场”“商海之星”“声远楼茶话” 等一些栏目。上岗第一天,李飚主任便对我说,新闻记者既要有“情怀、责任、担当”,又要脚踏实地,深入生活、融入社会,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大地方也不用去,就去个菜市场,写写当季水果蔬菜。接受任务后,我第二天一早便赶到刘庄菜市场,一排排挂着露珠的果蔬娇艳欲滴,前来买菜的人络绎不绝,我想了下,怕耽误摊主时间,边买菜边与他攀谈起来,询问品名、价格,体会卖者的艰辛,了解买者的需求。采访完成了,我的手里也提了满满一大兜东西。回去后,李主任帮我精心修改了稿件,告诉我写稿子时,要多加一些对新鲜瓜菜的描写,以及买菜、卖菜双方讨价还价、互相抬拉的言语动作。他说,写人物时关键要符合他们各自的身份,接地气,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干啥的,这样才能使稿件生动起来活起来,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要给市民传达一些菜市场货源充足、价格稳定的信息。经过修改后的稿件果然灵动起来,《今夏瓜果香满城》如期在专版“逛市场”栏目新鲜出炉。
从1997年开始,我市成立了由各家新闻媒体组成的“济宁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我作为采访团成员,参加专题调研采访和日常普法宣传。随后的采访活动紧张而有序,有时一周连轴转,去五六个县市区采访排污企业、采煤塌陷地及大气环境质量等,最常去的就是各个造纸企业,要爬上高高的污水处理池,忍受着扑面而来各种刺鼻的废水气味,有时担心企业晚上偷偷排污,我们还要采访附近群众,摸黑踩着泥泞小路查看排污口。回来后经常一写就是几篇系列报道,也正是在这个艰苦细致的采访过程中,我的新闻嗅觉和写稿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传帮带中话成长
在经济采访部这些年,我最大的感触是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不偏爱纵容、也不吝栽培,工作上指导帮助、生活中关心照顾,给予了我不断前行的最初动力。刚到部里时我什么都不了解,老师们告诉我,“要有追逐的勇气和追问的能力,你在哪里,新闻现场就在哪里”。他们带着我采访,我写出的稿子一字一句帮我改,每次修改都很仔细,有时成段地删减,有时起几个立意深刻的小标题,有时指出写批评性报道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也为我以后在编辑中心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经过他们修改的文字仿佛一时间活了起来,插上了“隐形的翅膀”,既有思想深度,也有说服感染力。时隔这么久远了,我依稀记得几篇采访题目《圣人故里白鹭飞 运河之都清水流》《碧水蓝天不是梦》《誓让浊水化清流》《微山南四湖湿地成水鸟乐园》等等,其中有两篇稿件在《中国环境报》显著位置刊发并荣获齐鲁环保世纪行一等奖,本人也连续几年荣获环保世纪行先进个人和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先进个人等称号。
时光荏苒,转眼我也来到报社30年整了。沿着一代代老报人薪火相传的足迹,在一任任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砥砺前行。3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朵浪花,可在我的人生旅途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印记。“追寻真相、坚守本心”,我们在新闻行业,在这个森林生态里,各自做着微常的工作,共同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经过改革调整,经济采访部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敬爱的贾传宇副总编英年早逝已十个年头。后来任报社副总编的李飚老师和报社编委、首席记者朱卫国老师也已退休离岗,毕文红老师还是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一马当先,她带领财经部举办的“金融微笑天使”活动已成为全市金融行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他同事也都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可我永远忘不了在经济采访部的那段激情似火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