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
第03版:

因一本书,爱上一座城

——读《冯刚文集》

■刘伟栋

一座城,因古运河与儒家文化而名扬海内外。正如林徽因的《爱上一座城》一样,近日拜读《冯刚文集》后,感受颇多。对于从小受儒家思想耳濡目染的冯刚来说,《文集》包含着实实在在的乡梓情怀,体现着对济宁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洋洋40余万字,不仅是他在文史领域勤奋劳作的结晶,也是他世事感知、人生智慧的总结。

久负盛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久有雄州之誉。在冯刚看来,只有了解济宁,才能热爱济宁,只有不断总结历史,才能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著此《文集》需要广泛收集各种历史文献、档案材料。为此,作者常常在繁琐的工作之余,查阅各种历史文献、走访当地居民和专家学者,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三十余年来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十余家省市级报刊杂志,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本书以文章发表时间为序,多角度介绍了济宁灿烂的历史文化,探索济宁发展优势,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卷。

从孔子故里鲁国故都到八百里水泊梁山,东夷文明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神秘朦胧的倩影;从大美微山湖到宗圣曾子故里嘉祥,这里是济世安邦、齐家治国的文化之源;从古运河北岸的太白楼到岱南奇观峄山,文化与自然赋予了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独特气质……《文集》内容丰富多样,人物、事件、掌故、逸闻、传说、风土,取材遍及济宁市各个领域。

作者视野开阔,体察精微,博采兼蓄,通古博今。特别是,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即敏锐地意识到运河的价值,率先倡导济宁的发展要打“运河牌”,有针对性地提出“物流”等方面的策略、举措,同时,他还很早就认识到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重要性。《文集》通过200余篇文章,展示了孔孟之乡优秀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嬗变不歇的生活百态,书中展现的古老文明触手可及。

《冯刚文集》的魅力在于行文活泼、通俗近人,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从民俗风情到历史风貌,从传统产业到地方习惯,文章大都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趣盎然。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段久远历史的再发现,我被深深震撼着。历史的沧桑巨变,遥远的流金岁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着社会和人生的发展,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堪称“济宁的文化地图”。

这本书适合沉浸式阅读,也适合收藏。翻开书页,你将穿越历史,与圣人先贤来一场洗涤心灵的对话,跟随他们的身影,在万仞宫墙下感悟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如果此时的你恰好坐在运河畔的老茶馆里饮一杯清茶,由书引发了谈兴,聊一聊济宁的“托板豆腐”、玉堂酱菜,一众美食又让话题别有一番滋味……如此,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活力都在书中变得有声有色了。

2023-12-13 ——读《冯刚文集》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55465.html 1 因一本书,爱上一座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