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济宁监狱成功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一名同志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截至8月,实现31年4个月无罪犯脱逃,18年10个月无罪犯自杀的安全周期,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济宁监狱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依托地域儒家文化优势,深入挖掘儒家文化蕴含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倾力探寻“儒苑+”文化建设新路径,“儒苑警魂”“儒苑新生”“儒苑清风”等儒苑文化品牌正如一颗颗璀璨明珠,焕发出耀眼光彩,助力监狱事业高质量发展。
将传统美德融入“新生之路”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新时代监狱教育改造罪犯,与儒家文化弘扬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等特质相融相通。济宁监狱从儒家文化中汲取传统美德养分,形成了“儒苑新生”教育改造新模式,涵养罪犯家国情怀、提升道德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传统美德底蕴。编印罪犯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的教材,以及涵盖政治、法治、道德、技能、心理等新时代罪犯系列丛书;还通过警察小课堂、专家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相互联动,将传承儒学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践行道德规范贯穿始终。
融入教育改造方法。开展“读儒学经典、学传统美德、讲好人好事、辨是非美恶、做日行一善、创‘美德之星’”等活动,引导罪犯从传统文化中“知其然”,拓展为“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强化道德修养。
融入教育改造载体。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开展春节、中秋节等专题教育,举办父亲节、母亲节主题教育,创作快板、相声、小品及书画,将情景微课、主题实践、仪式教育串联在真实的改造生活中,打造法德融合浸润式教育模式。
以人文精神铸就“忠诚之师”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儒家文化包含着厚重的理想信念的人文精神,济宁监狱将儒家文化融入队伍建设,擦亮“儒苑警魂”警营文化名片,把警察队伍培养成一支“忠诚之师”。
铸就坚定的政治信仰。监狱从培育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警察训词精神入手,挖掘儒家文化丰富内涵,提炼监狱文化核心内容,通过开设学儒论坛、读书征文等形式,让狱警把儒家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和践行者。
铸就较高的文化修养。通过开展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等教研培训活动,提高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能力,深度把握儒家文化内涵要素,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以德管理,既“授业”“解惑”又“传道”。
铸就鲜明的政德素养。按照“政治机关”“法治部门”“纪律部队”等职责定位,完善警察职工荣誉体系建设,突出全过程道德规范养成;运用儒家仁爱思想,从为仁由己,到推己及人,再到以德服人为主线的监狱警察个体美德提升,打造忠诚担当、政德立警的新时代警察职工队伍。
用文化资源涵养“清廉之风”
“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等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与智慧。济宁监狱运用儒家文化资源正心明德,全力打造“儒苑清风”清廉监狱文化品牌,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形成了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政治生态。
涵养“政者正也 以身先之”廉政理念。监狱党委班子通过强化“其身正”,达到以上率下、“上行下效”。利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积尺寸之功,厚立从政之德,达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涵养“以德御才、德才兼备”用人机制。为政之要,惟在用人。教育引导警察职工修身慎行、恪守“四维八德”,制发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党员干部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保持政治生态清明,将党性原则与君子人格培养结合统一。
涵养“居事恭 执事敬 与人忠”纪律作风。重点岗位人员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以“不畏人知畏己知”的心态,在诱惑面前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底线。
涵养“见贤思齐”“有过必改”廉洁素养。邀请上级部门相关专家领导,举办“儒苑清风”警示教育讲座,不定期组织收看法庭庭审现场,进行“零距离”廉政教育,持续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通讯员 肖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