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7日
第03版:

党员干部言要忠信、行要笃敬

■李斌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在这里,孔子强调了“言忠信,行笃敬”的重要作用:说话真诚而守信,做事踏实而认真,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行的通。在中国的传统道德中,人们很注重“忠信”“笃敬”的教育熏陶,这一道德标准对当代干部政德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言忠信,行笃敬”是修身的关键。儒家非常注重修身,儒家经典《大学》强调从天子到庶人,都必须以修身为本。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在孔子看来,修身是寓于平常生活之中的,表现为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学习。而修身的关键则是要注重“忠信”“笃行”之道,也就是说,说话做事要时刻约束自己,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不做没有把握的事,要言行统一,作出的承诺都能付诸于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干部的道德修养,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把“三严三实”作为干部改进作风的要求,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严以修身”,包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四个方面的内涵,为干部立德、立言、立行指明了具体方向。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细节做起,在说话、做事上高标准、严要求,严以修身、严于律己,真正做到“言忠信,行笃敬”。

“言忠信,行笃敬”是为人处事的准则。在《论语》《礼记》中,孔子多次言及忠信、笃敬。孔子说:“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可见“忠信”是为人崇德的基础与核心。孔子还说:“敬事而信。”“所以治礼,敬为大。”宋代的学者则将“敬”视作为学之目、为德之纲,主张居敬涵养,坚持“敬者,人事之本”。可见古人认为有了“忠信”“笃敬”之德,也就通晓了为人处世之道,方可安身立命于世间。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忠于党、敬于民,他总是能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他两次进藏,奋斗十年,把初心定格在为人民奔波的征程上,他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毫不犹豫地为党分忧、以身许国。在藏期间,他为老人吸痰暖脚、送吃送穿,为孤儿三次卖血、备尝艰辛,在雪灾最严重的时候到灾区指挥抗灾、慰问灾民,深得藏族人民信任。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只要忠诚于党、心中有民,人民必定不会忘记他。

“言忠信,行笃敬”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法宝”。说话、做事,看起来都是十分自然、普通的举动,但其实却事关重大。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是一切事情的源头,所以孔子强调说话要质朴达意,不讲空话,他主张“非礼勿言”,还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对于做事,孔子则认为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论语》乡党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蹈蹿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规,愉愉如也。”从孔子出使他国时的仪态,可以看出孔子做事认真仔细,谨慎而敬畏,面面俱到,非常注重细节。对于每一名党员干部而言,特别是基层工作者,各项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用好“言忠信,行笃敬”的“法宝”,做到说话真诚,做事认真,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与认可,工作开展起来才能得到群众的配合,为群众做的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强调干部加强修心治身的重要性。党员干部要做好岗位工作,就要重视涵养为政之德,说话“忠信”,办事“笃敬”,在知行合一中增强本领,在无私无畏中勇于担当,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者单位:曲阜市干部政德教育中心)

2022-09-0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10022.html 1 党员干部言要忠信、行要笃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