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柏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同时也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实践探索生成制度优势
知所从来,方明将往。回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探索,我们才能更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是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借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根据地执政经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探索中不断生成的。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带领人民积极推进党的领导体制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既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巩固关系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制度,又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实践启示我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才能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一系列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实践成果展现制度优势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评判一种制度是否行得通、有效率、真管用,同样是实践最有说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探索中不断生成,也通过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两大奇迹”等实践成果得以展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些实践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制度的独特优势。
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具有优势,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是否能够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抗疫成果。
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较之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
不断实践转化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在实践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又要在实践中完善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不断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党的领导是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根本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要把党的领导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层面,既强调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又要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是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价值追求。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百姓关注的现实问题为目标,梳理中国治理的问题清单,并使之转化为治理改革的任务清单。
注重制度创新是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长远之计。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既要改革与当前发展要求不符的制度机制,又要不断创新符合时代要求的制度,使国家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旺盛生命力也必将进一步增强和彰显。
本文系山东省委党校年度立项课题。
(作者单位:中共邹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