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
第03版:

深刻认识和把握“国之大者”

■郑本凤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要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国之大者”,对“国之大者”要了然于胸、心中有数。何为“国之大者”?《左传·成公十三年》指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南宋杨万里在《千虑策》中提出:“保国之大计,在结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粮食安全等是“国之大者”。从古代的“国之大事”到新时代的“国之大者”,有其变与不变的逻辑,变的是具体内容,不变的是核心本质。何以称其为“国”,何以成其“大”,总结起来就是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事,就是关乎根本长远、战略全局的千秋伟业。胸怀“国之大者”,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要求新理念。

胸怀“国之大者”,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政治属性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也要看到,现在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高,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国之大者’不关心,对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纪律不上心,对各种问题的政治危害性不走心,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大政方针不用心,讲政治还没有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首先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相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始终做到不掉队、不走偏,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

胸怀“国之大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成功密码。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党成立之初,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到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宗旨。再到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国之大者”的根本内涵、精神实质就在于“人民”二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没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更做不好。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胸怀“国之大者”,要担当尽责抓落实。知是行之始,行是始之成。认识和把握“国之大者”,基础在“知”,根本在“做”,绝不能只挂在嘴头、落在笔头,而要真正落到手头和脚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认识好、落实好“国之大者”就要在事上练,只有经风雨、见世面,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真正检验出真与假、实与虚,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想揽权不想担责,抓工作既要在思想认识上“致广大”,又要在担当干事上“尽精微”,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作者单位: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

2022-07-27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6013.html 1 深刻认识和把握“国之大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