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泗水讯(通讯员 张贺)近年来,泗水县在乡村振兴中,明确投资主体,厘清产权边界,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新路径,先后建成了龙湾湖艺术小镇、等闲谷艺术粮仓、尼山鹿鸣田园综合体、南仲都生态观光农业园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成功创建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圣水峪镇南仲都村党支部,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泗水县被确定为山东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县。
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格局。该县围绕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乡村振兴的财政保障、金融支持政策,通过加大涉农资金整合、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灵活运用财政贴息、担保费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有序引导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振兴,形成了“财政投入保障有力、金融重点倾斜支持、社会资本投入活跃”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格局。
厘清产权边界,激发资金使用效能。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思路,厘清财政投资、政府专项债券、社会资本之间界限,明确各类资本产权归属。既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又调动了企业、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增收和农民致富,形成了“政府引导、国企融资、市场运作、农企共建”良性建设运行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多方构建农企共赢机制。突出群众致富、集体增收,引导各类主体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国企搭建平台,企业提供服务,农民享受红利。政府通过搭建国企融资平台,打造高标准现代农业发展平台,通过签订有偿使用协议等委托民营企业运行;村集体鼓励村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成立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体以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推动企业、村集体、村民形成共建共享共荣利益联盟。村企共建,盘活闲置资产,老百姓受益。鼓励农户将农村空闲宅基地等闲置资产,通过租赁、入股、托管等形式,参与项目合作运营,让“死资产”变成“现金流”。等闲谷艺术特色小镇利用47套村老旧宅基地,建设桑蚕体验中心、本味农特小院、砭乡砭石小院、阅湖茶舍、鲁班技艺工坊等研学游项目。南仲都村采用货币补偿形式有偿退出26套农民宅基地,腾出农村建设用地11亩,综合利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和村集体自有资金,建设高标准民宿14套,用于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仅此1项为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