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1日
第04版:

湖光山色两相和 龙湾涅槃谋振兴

——泗水县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的生动实践

■本报通讯员 张贺 孔赛

近年来,泗水县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注重特色、点上突破”总体思路,发挥示范区生态文化资源优势,锚定打造“乡村研学文旅区、现代农业集聚区、圣源文化新高地”目标定位,坚持改革创新、为民发展,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探索形成了一条颇具山区特色乡村振兴泗水发展路径。

在产业发展培育上,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特色,探索全域绿色产品价值转换路径。发展农文旅产业。以夹山头、东仲都为中心,聚焦研学旅行特色,打造等闲谷艺术特色小镇、阅湖尚儒研学基地,实现创意活动与艺术村居的深度融合,落地龙湾书屋等40多种业态,形成“1+N”文旅研学产业。以南仲都、大峪口为中心,聚焦观光采摘农业,打造南仲都省级生态观光农业园、凤凰谷智慧农业产业园,发展草莓、火龙果等采摘大棚126个,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地标。以土洞村、鹿鸣村为中心,发挥山区立体空间优势,引导林果产业上山,发展油杏1500亩、核桃3000亩、葡萄4000亩,总产值突破3.5亿元。发展甘薯产业。建成现代农业(甘薯)研发中心1处、甘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120亩、研发甘薯新品种2个,示范区甘薯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年产值突破7亿元。发展现代农业。以甘薯全产业链条培育为抓手,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创新型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45家,已形成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乡村旅游”于一体甘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在推动项目建设上,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全方位构筑要素保障机制。创新人才保障机制。首创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探索形成“政府+平台+乡村+合伙人”发展模式,招募合伙人192人,合作项目51个,投资3.1亿元,带动就业2100余人,实现人才与产业联动。实施“泗郎回乡”创业工程。推动人才回乡、项目回迁,吸引返乡创业人员4290人,创办项目2165个,带动就业8300余人,推动形成“归雁效应”。创新土地保障机制。2021年4月,示范区1处9.4亩闲置土地成功竞拍736万元,成为全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案例。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坚持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归属,通过出租、入股、合作、有偿退出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96套。创新资金保障机制。厘清政府资金、债券资金及社会资本之间界限,激发各类资金使用效能,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2019年以来,实施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11.7亿元,其中各类财政资金5.2亿元,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6.5亿元。

在群众增收致富上,坚持以民为本、注重发展,多维度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到种植基地,农户在获取稳定土地流转费同时,可实现就近就业、多元化收入。尼山鹿鸣项目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1万余人,农户除每亩每年获得800元土地流转费之外,还可通过入园就业每月获得工资性收入2300-6000元。发展“电商平台+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高标准种养殖,合作社生产的优质地瓜、小米、蜂蜜、花生等农产品通过悦湖尚儒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发展“租金+股金+薪金”运作模式。村集体、农户以闲置宅基地等资产入股与企业合作,项目建成后由公司统一运营管理,村集体、农户按占股比进行分红,农户在公司打工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2022-07-21 ——泗水县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的生动实践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5567.html 1 湖光山色两相和 龙湾涅槃谋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