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3日
第04版:

亲爱的小孩

柏祥伟

张书记联系了微公益协会的孙会长。孙会长听完张书记对瓜秧的病情介绍,又联系了一位叫孙庆才的专家。两人约定,第二天就来村里找宋瓜秧了解他的病情,然后再确定怎么给宋瓜秧治病。张书记对宋爷爷说:等好心人来了,您有什么想法就给他们提出来。张书记摸着瓜秧的头,对宋爷爷说:我听村里人说过,瓜秧的病很麻烦,我也是正想其他办法给瓜秧治病呢。

宋爷爷感动得两眼冒泪,对张书记说:好心人,我没办法感谢你,我给你磕个头吧。宋爷爷说着,弯下膝盖就要跪下去。

张书记赶忙拉住他:您可不能这样,您的心情我理解,可是不能随便给别人下跪的。

小荞插话说:老师说过,男儿膝下有黄金。

张书记冲小荞笑:老师说得对。

宋爷爷擦着泪说:瓜秧就是我的命,如果瓜秧有个好歹,我活着也没意思了。

张书记说:孩子就是咱们国家的未来。

小荞牵着瓜秧的手说:瓜秧,你要学会坚强啊。

瓜秧捂着脖子上的肉包,很认真地对小荞点头。

小荞说:你要去省城了,治好病以后,别忘了把省城的样子画出来,等回来给我看啊。

瓜秧点点头说:等我病好了,我一定把省城的样子画出来给你看。

小荞和瓜秧笑起来,两个人弯曲手指,拉钩约定。

第二天下午,小荞放学回家,奶奶就对小荞说:瓜秧和宋爷爷被城里的好心人接走了。小荞问:瓜秧是去省城治病了吗?奶奶说:可不,上午来了一大帮子人呢,有微公益协会的好心人,还有穿白大褂的大夫,他们商量了老大会儿,后来就让瓜秧和他爷爷一块坐车走了。小荞说:瓜秧没说什么吗?奶奶说:没啊,瓜秧能说什么呢。

小荞没再吱声,吃饭的时候,小荞忽然想起来,瓜秧别忘了带着笔和纸啊,不然他怎么画出省城的样子来呢。

小荞想,这么多好心人帮助瓜秧治病,这次他的病肯定能治好。

自从瓜秧去了省城以后,小荞天天盼着瓜秧回来。

一个月过去了,瓜秧没回来。小荞去瓜秧家门口看过,瓜秧家的大门紧闭着。

两个月过去了,瓜秧还没回来。小荞再去瓜秧家门口的时候,瓜秧家的大门还是紧闭着。小荞偏头从门缝里看,瓜秧家的院子里,已经长满了野草。

下过几场雨,树叶黄了,又刮了几次凉风,树叶落了。村里还是没有瓜秧的消息。小荞放学后,踩着满地的树叶去瓜秧家,快要走到瓜秧家门口的时候,她听到几个婶子大娘围在一起唉声叹气。小荞从她们身边经过时,听见她们说出了瓜秧的名字。

小荞停下脚步,仰脸看着那几个婶子和大娘们。

小荞问:你们是在说瓜秧吗?

那几个婶子和大娘没吱声。

小荞问:你们有瓜秧的消息吗?

那几个婶子和大娘绷着嘴巴不吱声。小荞迟疑着从她们身边走过去,她刚走了几步,听到身后有人说:小荞,别去瓜秧家了。

小荞扭过头,其中一个脸上长着雀斑的婶子说:小荞,瓜秧没了。

小荞问:婶,没了是怎么了?

婶子说:没了就是死了,瓜秧死了。

小荞愣怔了老大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小荞哭着说:瓜秧怎么会死呢?他和我说好的,他要把省城的样子画给我看呢。

小荞说着,又哭了。

瓜秧去了省城医院以后,医生给瓜秧做了切除手术,让瓜秧在医院里休养观察。那几个月里,瓜秧脖子上的刀疤都愈合了,医生以为瓜秧能够痊愈呢,可是瓜秧突然就又发烧了。发烧让瓜秧昏迷过去,医生用尽了所有的治疗手段,但瓜秧还是在昏迷,之后就没再醒过来。

小荞哭着跑回家,刚进家门,就对屋里喊:奶奶,瓜秧没了。

小荞喊了好几声,奶奶没应声。小荞在屋里转了一圈,又在院子里喊了几声奶奶,转头朝大门外跑。她跑到大街上,逢人就问:您见我奶奶了吗?

有人说没见,有人说,好像在村南河边的大桥上看见奶奶了。

小荞听着,拔腿就朝村南河大桥的方向跑,她跑得气喘吁吁,她看到很多人也跟在她身后跑,在咚咚的脚步声里,小荞听到有人喊:快去看看吧,老宋抱着瓜秧的骨灰盒回来了。

那一刻,小荞才明白,奶奶是在大桥边等瓜秧回家呢。

小荞这么想着,忽然觉得双腿一软,再也没有奔跑的力气了。她慢慢蹲下身子,低头哭着说:瓜秧,你说话不算数啊,咱们不是说好了吗,你要画下城市的样子给我看呢。

十一

瓜秧埋在了村南的一片丘陵上。那片丘陵地里,埋着瓜秧家死去的祖辈。

瓜秧的坟头很小,小得像一口倒扣的铁锅。宋爷爷在瓜秧的坟头旁边栽了一棵杨树苗,他说,等这棵杨树苗长大了,瓜秧也就长大了。

宋爷爷记得瓜秧说过,他长大了要去当兵。

宋爷爷念叨着瓜秧这句话,他抚摸着那棵杨树苗,眼里全是期待的神情。他的嘴巴哆嗦了一会儿,谁也想不到,宋爷爷忽然哼唱起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啰喂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来来来来来来……

宋爷爷唱着唱着,就哭得更厉害了。

宋爷爷一哭,有人跟着低声哭,有人绷着嘴不吱声。微公益协会的孙会长攥着宋爷爷的手,眼泪啪啪往下掉。

孙会长说:对不起,我们没能救活瓜秧,真是对不起。

宋爷爷说:好心人,您可别这么说。你们已经尽力了。我感谢你们。你们对瓜秧的好,瓜秧记着呢。

孙会长说:医生说,瓜秧这个病,是绝症。

驻村的张书记说:瓜秧这孩子,没白来世上走一遭。他受过罪,也得到了这么多好心人的照顾,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关爱,这孩子,活了九岁,也没白活。

宋爷爷低头擦了擦眼泪,犹豫着对孙会长说:好心人,我有个请求,不知道当提不当提?

孙会长说:大爷,您有什么难处尽管给我们说。

宋爷爷看了看张书记:张书记,孙会长,我七十多岁了,没想到社会上还真有这么多好心人,我感动啊,我想报答你们。

张书记说:宋大爷,一人有难,大伙帮助,应该的,您可别这么客气。

宋爷爷嗫嚅着说:我一直听说,人死了可以捐献遗体来回报社会,我想等我死了之后,把我这把老骨头捐献给社会,也算我对社会做一份回报吧。

宋爷爷这么一说,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沉默了片刻,张书记说:大爷,您这个想法很好,可您现在身体还这么健康,等以后再说这事吧。

孙会长也说:大爷,很感动您有这么个想法,真的,我很感动,以后再说这事吧。

宋爷爷的脸色涨红着,声音也跟着高起来:孙会长,您回城里以后,一定记得给我报上名,等我死了就把遗体捐献给社会。

宋爷爷这么一说,躲在一边的小荞更是止不住地掉泪。

小荞哭着说:瓜秧说话不算数,他答应我要把城里的样子画给我看呢。

孙会长蹲下身子,攥着小荞的手,很认真地对小荞说:小荞,我答应你,一定会带你去城里看看。

小荞点点头,她想对孙会长说声谢谢,可是这两个字在她嗓眼里翻滚着,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小荞嗫嚅了一会儿,才鼓足勇气对孙会长说:叔叔,我奶奶给您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您一会儿从我家拿着吧。

孙会长愣了愣说:我差点忘了,上次你奶奶送给我们的那个用高粱秸秆编的饭筐,我们已经在微信群里拍卖了一百块钱,好几个爱心人士争着要买呢。孙会长说着,起身从衣兜里摸出钱夹,掏出一百块钱递给小荞:你把这钱给你奶奶吧,让她留着买菜吃。

小荞倒退几步,双手背在身后,摇头说不要。

孙会长说:这是你奶奶的劳动所得,应该拿着的。对了,你奶奶有空的话,可以多编一些饭筐,很多人想要呢。

孙会长说着,把钱塞到小荞手里。小荞攥着那一百块钱,觉得沉甸甸的。她想,宋爷爷说得对,原来社会上有这么多好心人啊!小荞这么想着,忽然又想掉泪了。

一阵秋风刮过来,小荞打了个哆嗦,天真的开始冷了。

十二

刮了几场大风,天果然就冷了。冬天里的村子,显得瘦了很多。到底是哪里瘦了呢?小荞也说不清。在小荞眼里,树上的叶子落光了,村南的小河变小了,天空也变得像纸一样薄。那些蝴蝶啊、蚯蚓啊、蚂蚁啊、会唱歌的蛐蛐啊,全都不见了。风刮过小荞耳朵的时候,吱吱呜呜的,好像咬着牙似的,让小荞觉得生疼。

奶奶说:要下雪了。

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摸了摸小荞床上的被子。小荞的被子是三年前缝套的,现在已经变得像一张浸湿的纸,摸着潮湿生硬。

奶奶擦着老花镜说:等晴天了,我要给你套一床新被子。

小荞说:奶奶,我要给你学套被子。

奶奶说:我花眼了,你只要帮我把线从针眼里穿过去就行。你好好读书,套被子的事奶奶来做。

奶奶正和小荞这么说着,听到门外有人喊:小荞在家吗?

小荞和奶奶探身朝大门外张望。大门口停着一辆面包车,几个穿着草绿色马甲的人正从车里掏着什么。小荞看清了,那几个人穿着的马甲上写着:微公益协会。他们手里抱着的是厚厚的棉被。

小荞说:奶奶,城里的那些好心人又来了。

小荞这么一说,奶奶脸上的皱纹便绽开了。奶奶说,小荞,咱们出去迎客人啊。

小荞和奶奶刚走到院子里,上次来的那个闫阿姨就抱着被子进来了。

他们身后跟着驻村的张书记。小荞想喊一声闫阿姨,她刚张开嘴却又躲到了奶奶背后。闫阿姨笑着追到奶奶背后,对小荞说:小荞,给你和奶奶套的新棉被,你看这个颜色喜欢不?

闫阿姨抱着的棉被是素白色的,隐约能看到线条勾勒出荷花的图案,散发着一股好闻的味道。小荞伸手摸了摸,又把手缩了回去。

闫阿姨把被子塞到小荞怀里,小荞瞬间觉得被满满的幸福给塞满了。

小荞笑着大声说:阿姨,谢谢您。

奶奶跟着说:好心人,您怎么知道我们家缺棉被呢?

张书记说:这是微公益协会发起的暖冬行动,让每个贫困家庭都有新棉被过冬。

闫阿姨摸着小荞的头说:小荞,还有一个好消息,你不是一直想去城里看看吗?这次你的愿望要实现了。

小荞尖叫了一声,要不是抱着棉被,她高兴得就要跳起来了。

阿姨,您要带我去县城看看吗?

闫阿姨说:不但要去县城,还要带你去北京看看。咱们微公益协会计划在寒假里做一次冬令营活动,带着孩子们去北京。

北京?北京啊!小荞瞪大了眼,她盯着闫阿姨,“北京”这两个字是多么熟悉啊,小荞从课本上读过,天安门、长城、故宫……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字眼,一下从她脑海里蹦出来了,在她眼前像彩色的蝴蝶飞舞。

小荞说:阿姨,太好啦。

闫阿姨说:小荞,放心吧,我一定带你去参加。

小荞的脸庞激动得通红,她瞬间觉得浑身热燥燥的,好像刚吃完奶奶擀的面条一样舒坦。

闫阿姨摸着被子的一角说:这床被子是我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你瞧,我在被子上绣了你的名字呢。

小荞低头仔细看,果然在被子的一角,用红色丝线绣着她的名字。小荞低声念出了小荞这两个字的时候,眼里瞬间觉得热辣辣的,她想,如果这两个字是妈妈绣的该有多好啊。

小荞记得,妈妈的手也很巧呢,有一年冬天,妈妈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缝制了一件棉夹袄。妈妈在夹袄的胸口上绣了两个挨着的心形,也是用红丝线绣成的,两个红心交叉重叠着,就像两颗熟透的樱桃。

小荞问妈妈,绣这两颗心做什么呢?

妈妈低头咬断了针头上的红丝线,羞红着脸对小荞说:两颗红心代表着爱。

小荞追问妈妈,爱是什么样子的呢?

妈妈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小荞想起妈妈说过的话,她转脸张望着这些好心人,摸着怀里的被子,忽然觉得自己有点明白了。她想,妈妈说的爱,其实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感受到的,就是这种热乎乎的感觉吧。

(四) 未完待续

本文转载于《人民文学》2022年第6期“新时代纪事”栏目,责编:胡晓芳

2022-07-03 柏祥伟 1 1 济宁日报 content_104051.html 1 亲爱的小孩 /enpproperty-->